得萬像之根源,識諸緣之窠窟
出自宋代釋正覺《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山肥擁云,水明濯月。
動隨偏正往來,靜見離微出沒。
得萬像之根源,識諸緣之窠窟。
相隨來也,不遺毫忽。
注釋參考
根源
根源 (gēnyuán) 使事物發(fā)生的根本原因 root 犯錯誤的根源 起源(于);發(fā)生(于) rise from;originate from 經(jīng)濟危機根源于資本主義制度諸緣
佛教語。指色香等百般世相。此種種世相,皆為我心識攀緣之所,故稱諸緣。《楞嚴經(jīng)》卷一:“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諸緣,緣所遺者?!?宋 蘇軾 《和陶雜詩》之九:“思我無所思生,安能觀諸緣?!?清 顧炎武 《應(yīng)州》詩之一:“頓覺諸緣減,臨風(fēng)獨灑然?!?/p>
窠窟
動物棲身之所。喻指事業(yè)。 宋 王安石 《雨霖鈴》詞:“孜孜矻矻,向無明里,強作窠窟?!?/p>
釋正覺名句,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