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淡后濃,先疏后親,先遠后近,交友道也。
出自明代 陳繼儒《小窗幽記·集醒篇》:
摘自《小窗幽記·集醒篇》
解釋:交朋友的滋味要由淡薄而濃郁,由疏遠而親近,由接觸而相知,這是交朋友的方法。
原文摘要:
要識山中宰相,天際真人。 氣收自覺怒平,神斂自覺言簡,容人自覺味和,守靜自覺天寧。 處事不可不斬截,存心不可不寬舒,待己不可不嚴明,與人不可不和氣。 居不必?zé)o惡鄰,會不必?zé)o損友,惟在自持者兩得之。 要知自家是君子小人,只于五更頭檢點,思想的是什么便見得。 以理聽言,則中有主;以道窒欲,則心自清。 先淡后濃,先疏后親,先遠后近,交友道也。 苦惱世上,意氣須溫;嗜欲場中,肝腸欲冷。 形骸非親,何況形骸外之長物;大地亦幻,何況大地內(nèi)之微塵。 人當溷擾,則心中之境界何堪;人遇清寧,則眼前之氣象自別。 寂而常惺,寂寂之境不擾;惺而常寂,惺惺之念不馳。 童子智少,愈少而愈完;成人智多,愈多而愈散。 無事便思有閑雜念頭否,有事便思有粗浮意氣否;
注釋參考
先遠
《禮記·曲禮上》:“喪事先遠日?!?孔穎達 疏:“卜先從遠日而起,示不宜急徼,伸孝心也?!薄蹲髠鳌ば四辍罚骸岸Y,卜葬先遠日,辟不懷也。” 楊伯峻 注:“卜葬者,卜葬日也。先遠日者,此月下旬先卜來月下旬,不吉則卜中旬,又不吉則卜上旬,由遠日而及近日。蓋古人以為父母既葬,其哀漸奪,非孝子之所欲,由于不得已而為,故卜葬期先遠日,表示不急于求葬,微伸孝心耳。”后以“先遠”指葬日?!段倪x·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今先遠戒期,龜謀襲吉。” 呂延濟 注:“先遠戒期謂葬日也?!?唐 孫樵 《唐故倉部郎中康公墓志銘》:“今先遠有期,其孤徵誌於子,子其無讓。”
友道
友道 (yǒudào) 朋友交往的準則與道義 moral standard in communication of friends陳繼儒名句,小窗幽記·集醒篇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