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歐陽修《送龍茶與許道人》:
潁陽道士青霞客,來似浮云去無跡。
夜朝北斗太清壇,不道姓名人不識。
我有龍團古蒼璧,九龍泉深一百尺。
憑君汲井試烹之,不是人間香味色。
注釋參考
龍團
(1). 宋 代貢茶名。餅狀,上有龍紋,故稱。 宋 張舜民 《畫墁錄》卷一:“先 丁晉公 為 福建 轉(zhuǎn)運使,始製為鳳團,后又為龍團,貢不過四十餅,專擬上供,雖近臣之家,徒聞之而未嘗見也。” 元 陳德和 《落梅風·雪中十事·陶穀烹茶》曲:“龍團細,蟹眼肥,竹爐紅小窗清致?!?清 吳偉業(yè) 《新翻子夜歌》之四:“龍團與羊酪,相逢土風異。”
(2).盤龍紋飾。 清 昭槤 《嘯亭續(xù)錄·朝服龍團》:“定制:惟皇上御服朝衣於腰闌下前后繡龍團各四,諸王以下皆用素緞數(shù)則,以為辨別?!?/p>
龍泉
(1).寶劍名。即龍淵。 漢 王充 《論衡·率性》:“棠谿魚腸之屬,龍泉太阿之輩,其本鋌山中之恒鐵也?!?/p>
(2).泛指劍。 唐 李白 《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詩:“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王琦 注:“龍泉即龍淵也, 唐 人避 高祖 諱,改稱龍淵曰龍泉。”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 張珙 如愚,酬志了三尺龍泉萬卷書; 鶯鶯 有福,穩(wěn)請了五花官誥七香車?!?清 宋玉叔 《<述哀>題后》詩:“我有父兄千載恨,對君霑血拂龍泉?!?/p>
(3).喻行事果斷。 唐 楊炯 《益州溫江縣令任晃神道碑》:“於是乎龍泉獨斷,龜旐旁求;品命千名,封疆萬戶?!?唐 常袞 《授京兆尹魏少游加御史大夫制》:“有玉壺之清澄,兼龍泉之斷割?!?/p>
(4).佛寺名。 北周 庾信 《送靈法師葬》詩:“ 龍泉 今日掩,石洞即時封?!?倪璠 注:“《法苑》云: 廬山 西有 龍泉精舍 , 慧遠 沙門之所立也?!?/p>
(5).常泛指僧院、佛門。 唐 陳子昂 《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詩序:“來從 許 下,月旦出於龍泉;言入 蜀 中,星文見於牛斗。” 唐 賈島 《送僧歸太白山》詩:“夜禪臨虎穴,寒漱撇龍泉?!?/p>
(6).噴泉。 南朝 梁 江淹 《游黃蘗山》詩:“陽岫照鸞采,陰谿噴龍泉?!?/p>
深一
猶專一。謂深刻了解某一事物的詳情?!俄n非子·八經(jīng)》:“深一以警眾心,泄異以易其慮?!?陳奇猷 集釋:“深一,即《內(nèi)儲説上》所謂‘深知一物,眾形皆變’之術(shù)也。此謂人君深知一事之詳情,則可警眾人之心也?!?/p>
百尺
(1).十丈。喻高、長或深。 漢 枚乘 《七發(fā)》:“ 龍門 之桐,高百尺而無枝。” 晉 左思 《詠史》之二:“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薄段倪x·鮑照<苦熱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圍?!?李善 注:“百尺、十圍,言其長大也。” 宋 蘇軾 《惠州李氏潛珍閣銘》:“眩古潭之百尺,涵萬象於瑤琨?!?/p>
(2).桅桿?!段倪x·木華<海賦>》:“於是候勁風,揭百尺,維長綃,掛帆席?!?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p>
歐陽修名句,送龍茶與許道人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