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蓋連延接天柱,石廩騰擲堆祝融
出自唐代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環(huán)鎮(zhèn)嵩當(dāng)中。
火維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專其雄。
噴云泄霧藏半腹,雖有絕頂誰能窮。
我來正逢秋雨節(jié),陰氣晦昧無清風(fēng)。
潛心默禱若有應(yīng),豈非正直能感通。
須臾靜掃眾峰出,仰見突兀撐青空。
紫蓋連延接天柱,石廩騰擲堆祝融。
森然魄動(dòng)下馬拜,松柏一徑趨靈宮。
粉墻丹柱動(dòng)光彩,鬼物圖畫填青紅。
升階傴僂薦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廟令老人識(shí)神意,睢盱偵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導(dǎo)我擲,云此最吉余難同。
竄逐蠻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長(zhǎng)終。
侯王將相望久絕,神縱欲福難為功。
夜投佛寺上高閣,星月掩映云瞳朧。
猿鳴鐘動(dòng)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東。
注釋參考
紫蓋
紫色車蓋。帝王儀仗之一。借指帝王車駕。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陪龍駕於 伊 洛 ,侍紫蓋於 咸陽 ?!?前蜀 韋莊 《秦婦吟》:“適逢紫蓋去蒙塵,已見白旗來匝地?!?清 納蘭性德 《憶江南》詞:“紫蓋忽臨雙鷁渡,翠華爭(zhēng)擁六龍看。”
延接
延接 (yánjiē) 引見接納 receive 延接來賓天柱
(1).古代神話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墬形訓(xùn)》:“昔者 共工 與 顓頊 爭(zhēng)為帝,怒而觸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維絶。”《神異經(jīng)·中荒經(jīng)》:“ 崑崙 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地勢(shì)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yuǎn)?!?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詩:“黨徒們呀,快把你們的頭顱借給我來!快把這北方的天柱碰壞!碰壞!”
(2).比喻負(fù)重任者。 田漢 《關(guān)漢卿》第五場(chǎng):“可是自從讀了 文丞相 的《正氣歌》,才知道現(xiàn)在也還有這樣不愧前人的地維、天柱,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氣了?!?/p>
(3).耳的別名?!短接[》卷三六六引《長(zhǎng)沙耆舊傳》:“太尉 劉壽 少遇相師,相師曰:‘耳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
(4).山名。在 山東 平度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山東七·萊州府》:“ 天柱山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絶頂巉巖,聳立如柱。”
(5).山名。又名 霍山 。在今 安徽 。 西漢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登其山,號(hào)為南岳,即此。《史記·孝武本紀(jì)》:“上巡 南郡 ,至 江陵 而東,登禮 潛 之 天柱山 ?!?裴駰 集解引 應(yīng)劭 曰:“ 潛縣 屬 廬江 , 南岳 霍山 也?!?/p>
(6).山名。在 浙江省 余杭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浙江二·杭州府》:“﹝ 大滌山 ﹞其右為 天柱山 ,高六百六十丈……為第五十七福地?!?/p>
(7).山名。 陜西 岐山 的別名。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陜西四·鳳翔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
(8).星名。屬于東方七宿中的角宿。《晉書·天文志上》:“三臺(tái)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星經(jīng)》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宮內(nèi),近東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氣也。”
石廩
山峰名。 衡山 五峰之一。因形似倉廩而得名。 唐 韓愈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詩:“ 紫蓋 連延接 天柱 , 石廩 騰擲堆 祝融 ?!?宋 樂史 《太平寰宇記·江南道十二·湘潭縣》:“ 衡山 石廩峰 最高,巨木千尋,蛟井連屬。”
騰擲
(1).向上飛起貌。 唐 韓愈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詩:“ 紫蓋 連延接 天柱 , 石廩 騰擲堆 祝融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十三:“蓋泉自石門而下……或如飛練千尺騰擲不收,又如珠簾百幅聯(lián)翩下墜。” 清 陳維崧 《繞佛閣·由劍池循石磴上至平遠(yuǎn)堂側(cè)佇眺久之》詞:“古苔繡蝕,騰擲直上,霜磴如拭,高處奇絶?!?/p>
(2).騰跳?!短綇V記》卷四四引《河?xùn)|記·蕭洞玄》:“俄然有虎狼猛獸十餘種類,哮叫騰擲,張口向 無為 , 無為 亦不動(dòng)?!?清 吳偉業(yè) 《松鼠》詩:“攀援所絶處,排空自騰擲?!薄吨袊?guó)近代思想史參考資料簡(jiǎn)編·駁革命可以生內(nèi)亂說》:“何嘗有擾攘騰擲,人人奮臂以奪政權(quán)之幻觀耶?”
祝融
(1).神名。 帝嚳 時(shí)的火官,后尊為火神,命曰 祝融 。亦以為火或火災(zāi)的代稱?!秶?guó)語·鄭語》:“夫 黎 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呂氏春秋·孟夏》:“其神 祝融 ?!?高誘 注:“ 祝融 , 顓頊?zhǔn)?后, 老童 之子, 吳回 也,為 高辛氏 火正,死為火官之神?!?唐 張說 《蒲津橋贊》:“ 飛廉 煽炭, 祝融 理爐?!?清 趙翼 《八月二日天寧寺旁巽宮樓火》詩:“趨觀乃知此樓燬,剎竿突兀招 祝融 ?!?/p>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豆茏印の逍小罚骸暗?奢龍 而辯於東方,得 祝融 而辯於南方?!薄稘h書·揚(yáng)雄傳上》:“麗 鉤芒 與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顏師古 注:“ 祝融 ,南方神?!?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考於傳記,而南海神次最貴,在北東西三神河伯之上,號(hào)為 祝融 。”
(3).傳說中的古帝。 漢 王符 《潛夫論·五德志》:“世傳三皇五帝,多以為 伏羲 、 神農(nóng) 為二皇,其一者或曰 燧人 ,或曰 祝融 ,或曰 女媧 ,其是與非未可知也?!?/p>
(4).峰名。 衡山 的最高峰。據(jù)《路史》云, 祝融 葬 衡山 之陽,是以名之。 唐 韓愈 《謁衡岳廟》詩:“ 紫蓋 連延接 天柱 , 石廩 騰擲堆 祝融 ?!?宋 楊萬里 《送劉子思往衡陽》詩:“ 洞庭 昨夜起霜風(fēng),翩然欲登 石廩 與 祝融 ?!?/p>
韓愈名句,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