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陳棣《再用前韻三首》:
墮地何勞顧甑盆,事同電往不堪論。
歸休我愿白駒谷,登用君宜金馬門。
氣習肯隨流俗變,笑談如見古人存。
詞源清徹如甘井,愈汲方知愈不渾。
注釋參考
氣習
(1).風氣和習俗。 宋 曾鞏 《黃莘職方員外郎制》:“四海九州之疆域,山川風土之氣習,載於圖籍,典以郎曹?!?元 杜本 《古意》詩:“但恐氣習移,古今不同才?!?清 黃宗羲 《汪氏三子詩序》:“ 休陽 汪周士 、 晉賢 、 季青 三子皆天下才,而愛風雅,喜讀書……聞其風者,多操舟到門,結交而后去,顧非今世坊社之氣習比也?!?/p>
(2).氣質(zhì);習性?!吨熳诱Z類》卷一一九:“如此則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氣習不期變而變矣?!?宋 葉適 《將仕郎嵇君墓記》:“事親純孝,處己儉約,有乃父風,無子弟氣習?!?明 劉東星 《史閣款語》:“余雖曰仕宦,而清素未脫寒酸氣習?!薄都t樓夢》第四回:“誰知自此間住了不上一月, 賈 宅族中凡有的子侄,俱已認熟了一半,都是那些紈褲氣習,莫不喜與他來往?!?梁啟超 《法理學大家孟德斯鳩之學說》:“蓋以一種矯偽之氣習,銘刻臣僚之腦髓,牢不可破,即以人爵為莫大之榮是也?!?/p>
(3).指詩文風格。 宋 陳善 《捫虱新話·蘇氏作<辨奸論>憾荊公》:“予聞 老蘇 初來京,以所著《權書》、《衡論》投 歐陽公 ,一時推其文章。 王荊公 時已為知制誥,獨不善之,以其文縱橫,有 戰(zhàn)國 氣習,屢詆於眾?!?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一:“ 束晳 《補亡詩》,對偶精切,辭語流麗,不脫六朝氣習。”《明詩紀事辛籤·王若之》引 清 王士禛 《居易錄》:“﹝ 若之 ﹞所與游者皆一代偉人,詩清真,無 啟 禎 氣習。”
隨流
(1).應和合拍。《文選·宋玉<高唐賦>》:“當年遨游,更唱迭和,赴曲隨流?!?李善 注:“鳥之哀鳴,有同歌曲,故言赴曲。隨流者,隨鳥類而成曲也?!?/p>
(2).隨著江水流到之處。 漢 司馬相如 《難蜀父老》:“於是乃命使西征,隨流而攘,風之所被,罔不披靡?!?/p>
(3).順應潮流。 唐 薛逢 《酬牛秀才登樓見示》:“年光同過隙,人事且隨流?!?清 曹寅 《東城泛舟至齋僧館誦愚山先生榮園句和雪坪來韻》:“即賞感前修,隨流問時派。” 清 梅曾亮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公薨,人無知不知,皆喟然曰:‘古君子不存於今?!还毱湫钨|(zhì)亡耳。浩浩然隨流平進,而不攓撅於升降也。”
笑談
笑談 (xiàotán) 笑話;笑料 laughingstock 傳為笑談古人
古人 (gǔrén) 泛指前人,以區(qū)別于當世的人 the ancients;one who has passed away陳棣名句,再用前韻三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