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朝晁補之《消息/永遇樂》
紅日葵開,映墻遮牖,小齋端午。杯展荷金,簪抽筍玉,幽事還數(shù)。綠窗纖手,朱奩輕縷。爭斗彩絲艾虎。想沈江怨魄歸來,空惆悵、對菰黍。朱顏老去,清風(fēng)好在,未減佳辰歡聚。趣蠟酒深斟,菖葅細糝,圍坐從兒女。還同子美,江村長夏,閑對燕飛鷗舞。算何須、楚王雄風(fēng),方消畏暑。
注釋參考
爭斗
爭斗 (zhēngdòu) 毆打;打架 fight 因一點小事而爭斗 泛指雙方互不相讓,力求取勝 war;strife;struggle 為土地所有權(quán)爭斗了多年彩絲
(1).彩色絲線。 唐 白居易 《紅繡毯》詩:“綵絲茸茸香拂拂,練軟花虛不勝物?!?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母曰:‘是必土偶為妖也?!谝跃Z絲,於來時陰繫其足?!?/p>
(2).舊俗以綵絲為端午日應(yīng)節(jié)之物。據(jù)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可辟邪崇,又名“長命縷”、“續(xù)命縷”。 唐 代故事,宮中常于端午日以彩絲所結(jié)長命縷賜諸臣。 唐 劉禹錫 《代謝端午日賜物表》:“中使 劉元弼 至,奉宣圣旨,慰勞臣及將佐、官吏、僧道。耆壽、百姓等,兼賜臣墨詔,并衣壹副、金花銀器參事、綵絲壹軸,大將衣肆副、綵絲伍軸?!?/p>
艾虎
古俗,端午日采艾制成虎形的飾物,佩戴之謂能辟邪祛穢。 宋 陳元靚 《歲時廣記·摻艾虎》:“《歲時雜記》:‘端五以艾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綵為小虎,粘艾葉以戴之?!?王沂公 《端五帖子》云:‘釵頭艾虎辟羣邪,曉駕祥云七寶車。’”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jì)勝·五月端陽》:“五月朔,家家懸硃符,插蒲龍艾虎,窗牖貼紅紙吉祥葫蘆?!?/p>
晁補之名句,消息/永遇樂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