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佚名《步虛子令》:
碧煙籠曉海波閑。
江上數(shù)峰寒。
佩環(huán)聲里,異香飄落人間。
弭絳節(jié)、五云端。
宛然共指嘉禾瑞,開一笑、破朱顏。
九重嶢闕,望中三祝高天。
萬(wàn)萬(wàn)載、對(duì)南山。
注釋參考
九重
(1).九層;九道?!冻o·天問》:“圜則九重,孰營(yíng)度之?”《韓詩(shī)外傳》卷八:“ 齊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與之上九重之臺(tái)?!?三國(guó) 魏 曹植 《當(dāng)墻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説陳,君門以九重,道遠(yuǎn) 河 無(wú)津?!?/p>
(2).泛指多層。 元 無(wú)名氏 《氣英布》第四折:“九重圍里往來(lái),直似攛梭;萬(wàn)隊(duì)營(yíng)中上下,渾如走馬?!?/p>
(3).指天門;天?!稑犯?shī)集·郊廟歌辭一·漢郊祀歌一》:“九重開,靈之?dāng)澹够荻?,鴻祜休?!?唐 李白 《西岳云臺(tái)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戶, 丹丘 談天與天語(yǔ)。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lái) 蓬萊 復(fù)西歸。”京劇《貴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廣寒宮 ?!?/p>
(4).指宮門。 漢 趙壹 《刺世疾邪賦》:“雖欲竭誠(chéng)而盡忠,路絶險(xiǎn)而靡緣。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p>
(5).指宮禁,朝廷。 唐 盧綸 《秋夜即事》詩(shī):“九重深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p>
(6).指帝王。 唐 李邕 《賀章仇兼瓊克捷表》:“遵奉九重,決勝千里?!?明 無(wú)名氏 《金雀記·作賦》:“明朝入禁中,奏聞九重?!?清 鈕琇 《觚賸續(xù)編·人觚》:“先是, 寶 ( 法寶 )出奔時(shí),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p>
(7).指皇位?!抖鼗颓釉~·酒泉子》:“隊(duì)隊(duì)雄軍驚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宮,祇擬奪九重。”
嶢闕
指皇宮大門。因高大,故稱。 漢 張衡 《西京賦》:“正 紫宮 於 未央 ,表嶢闕於 閶闔 ?!薄端问贰分臼罚骸疤煺袒貛A闕,皇輿入應(yīng)門。” 清 侯方域 《定鼎說(shuō)》:“寧細(xì)民營(yíng)室尚陶穴以備非常,而正紫宮里嶢闕,固可不憑倚后戶,俟食逈域哉!”
望中
(1).視野之中。 唐 權(quán)德輿 《酬馮監(jiān)拜昭陵途中遇雨》詩(shī):“ 甘谷 行初盡, 軒臺(tái) 去漸遙;望中猶可辨,耘鳥下山椒。” 宋 周必大 《次韻沉世得撫干川泳軒》:“華闕望中敞,棠陰坐上得?!?/p>
(2).想望之中。 宋 王安石 《江口送道源》詩(shī):“六朝人物草連空,今日無(wú)端入望中?!?宋 辛棄疾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 揚(yáng)州 路。” 明 謝榛 《秋日懷弟》詩(shī):“別后幾年兒女大,望中千里弟兄孤?!?/p>
三祝
舊時(shí)祝頌語(yǔ),以祝人壽、富、多男子為“三?!薄?明 張居正 《賀冬至表一》:“才謝八能,莫葉鈞天之奏;情深三祝,惟同 嵩岳 之呼?!眳⒁姟?三多 ”。
高天
(1).上天,上蒼?!俄n非子·說(shuō)疑》:“殺身以安主,以其主為高天 泰山 之尊,而以其身為壑谷鬴洧之卑?!?唐 杜甫 《題郪原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詩(shī):“頻驚適小國(guó),一擬問高天?!?/p>
(2).高空。 唐 李白 《大獵賦》:“狀若乎高天雨獸,上墜於大荒。” mao{1~1}澤{1*1}東 《冬云》詩(shī):“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p>
(3).高朗的天空。 隋 薛道衡 《夏晚》詩(shī):“高天澄遠(yuǎn)色,秋氣入蟬聲。” 唐 杜甫 《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詩(shī):“揮淚臨大江,高天意悽惻?!?仇兆鰲 注:“高天,指秋時(shí)。《楚辭》:天高而氣清。”
佚名名句,步虛子令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