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代馬鈺《清心鏡》:
遇冤讎,當(dāng)和解。
酒色氣財,永除永戒。
行大道、剪截萬緣,便略無掛礙。
莫欺心,休捏怪。
認(rèn)取真常,逍遙自在。
處無為、心起悲心,這功
注釋參考
認(rèn)取
(1).記住;記得。取,助詞。 唐 呂巖 《步蟾宮》詞:“坎離乾兌逢子午,須認(rèn)取自家根祖。” 宋 周邦彥 《玲瓏四犯》詞:“休問舊色舊香,但認(rèn)取芳心一點(diǎn)。” 宋 李清照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詞:“空夢 長安 ,認(rèn)取 長安 道。”
(2).辨認(rèn),認(rèn)得。取,助詞。 清 唐甄 《潛書·七十》:“其本心雖未嘗亡,而陷溺之久,如素入染,不可認(rèn)取;如珠投海,不可尋求。”
真常
釋道用語。真實(shí)常住之意?!独銍?yán)經(jīng)》卷十三:“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唐 呂巖 《敲爻歌》:“達(dá)圣道,顯真常,虎兕刀兵更不傷?!?宋 范仲淹 《上執(zhí)政書》:“夫釋道之書,以真常為性,以清浄為宗,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清 黃宗羲 《<翁元鎧禪師語錄>序》:“出其語録讀之,絶去枝蔓,獨(dú)露真常。”
逍遙自在
逍遙自在 (xiāoyáo-zìzài) 形容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happy-go-lucky;be at peace with the world and oneself;be leisurely and carefree 除卻五欲,瘡疣解脫,逍遙自在?!巍?道原《景德傳燈錄》 成語解釋無拘無束,安閑自得。逍遙自在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九:“丈夫運(yùn)用堂堂,逍遙自在無妨?!?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二十四臘,逍遙自在,逢人則喜,見佛不拜?!笔褂美涞共蝗缭洪L,放下名心,逍遙自在。馬鈺名句,清心鏡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