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劉子翚《山館偶題》:
水繞山堂竹映橋,偶來塵意已潛消。
最憐曉日浮波影,滿壁煌煌玉電搖。
注釋參考
山堂
(1).山中的寺院。 唐 王勃 《益州綿竹縣武都山凈慧寺碑》:“春巖橘柚,影入山堂?!?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四:“録其( 趙元一 )《宿焦山寺》云:‘海國秋初到,山堂氣更清。’”
(2).隱士的山中居所。 宋 曹組 《艮岳賦》:“傚隱士之山堂,取逸人之三逕?!?/p>
(3).近代幫會的組織機構(gòu)。 陳少白 《興中會革命史要》:“這(哥老會)兩個山堂,在 長江 的勢力算為最大?!?范文瀾 《中國近代史》第三章緒言:“當(dāng)時天地會山堂分立,缺乏統(tǒng)一指揮?!?/p>
塵意
世俗的意念。 唐 杜牧 《池州送孟遲先輩》詩:“奉披塵意驚,立語平生豁。”
潛消
暗中消除。 唐 元稹 《崔弘禮鄭州刺史制》:“ 春秋 時 鄭 多良士,是以師子 大叔 之政,而羣盜之氣潛消。”《老殘游記》第十一回:“南革之亂……至庚戌,辰戌一沖而爆發(fā),然其興也漸進,其滅也潛消,南方之強也。” 志達 《保滿與排滿》:“在 滿 人而言 滿 漢 平等,不過以此説籠絡(luò) 漢 民,以潛消其革命。”
劉子翚名句,山館偶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