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文天祥《平安》:
平原太守顏真卿,長安天子不知名。
一朝漁陽動鼙鼓,大河以北無堅城。
公家兄弟奮戈起,一十七郡連夏盟。
賊聞失色分兵還,不敢長驅(qū)入咸京。
明皇父子將西狩,由是靈武起義兵。
唐家再造李郭力,若論牽制公威靈。
哀哉常山慘鉤舌,心歸朝廷氣不懾。
崎嶇坎坷不得志,出入四朝老忠節(jié)。
當(dāng)年幸脫安祿山,白首竟陷李希烈。
希烈安能遽殺公,宰相盧杞欺日月。
亂臣賊子歸何處,茫茫煙草中原土。
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行天。
注釋參考
平原
平原 (píngyuán) 廣闊平坦的原野 plain 吾村十里皆平原?!濉?徐珂《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太守
太守 (tàishǒu) 漢朝設(shè)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唐后的刺史、知府也別稱太守 prefect 太守即遣人。——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太守自謂也?!巍?蘇軾《教戰(zhàn)守》 太守與客來飲。 太守宴也。顏真卿
(709-785)唐代書法家。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開元進士。封魯郡公,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李希烈叛亂,被害。世稱“顏魯公”。工文詞,尤善書法??瑫蹨?,人稱“顏體”,與柳公權(quán)并稱“顏柳”。亦工行書。有碑刻《多寶塔碑》、《顏勤禮碑》及書跡《祭侄文稿》等存世。有《顏魯公集》。
長安
[Chang'an]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陜西西安一帶
詳細(xì)解釋(1).古都城名。 漢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 東漢 獻帝 初、 西晉 愍帝 、 前趙 、 前秦 、 后秦 、 西魏 、 北周 、 隋 、 唐 皆于此定都。 西漢 末綠林、赤眉, 唐 末 黃巢 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號 大興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南、西一帶。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 西安城 。
(2).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 唐 李白 《金陵》詩之一:“ 晉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安 ?!?宋 周密 《武林舊事·淳熙八年》:“雪卻甚好,但恐 長安 有貧者?!?清 龔自珍 《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 馮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挾策 長安 游?!?/p>
天子
天子 (tiānzǐ) 古以君權(quán)為神所授,故稱帝王為天子 emperor,the son of God 歸來見天子?!稑犯娂つ咎m詩》 天子坐明堂。不知
是指對于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文天祥名句,平安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