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適送子往,臨風但彷徉
出自宋代賀鑄《送表侄趙子億之官滄州兼簡通守李延寧》:
吾昔游浮陽,童心初辦狂。
淩高瞰海日,徑欲窮扶桑。
歲紀忽再周,此圖竟莫償。
今適送子往,臨風但彷徉。
之子公族秀,祖基維懿王。
成吾家宅相,裂封復吾鄉(xiāng)。
汝翁同谷守,視吾猶雁行。
后生古所畏,之子未易量。
筦庫方試吏,事役須更嘗。
譬彼汗血駒,齒齊即騰驤。
昃宜勤夙夜,動虞三尺妨。
勿憚川陸遙,千里如鄰墻。
勿計弦晦余,俛仰度三霜。
邊朔昔云苦,今歌海隅康。
正賴別駕賢,不減晉王祥。
依投得吏師,行見售所長。
為吾語故人,曩契想未忘。
愿致雙魚封,繼以一鶚章。
注釋參考
臨風
迎風;當風。《楚辭·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南朝 宋 謝莊 《月賦》:“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唐 杜甫 《與嚴二郎奉禮別》詩:“出涕同斜日,臨風看去塵。”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水滸傳》第三九回:“不覺酒涌上來,潸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蘇曼殊 《寄調箏人》詩:“偷嘗仙女脣中露,幾度臨風拭淚痕?!?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想起我的母親,不覺憑在甬道的窗邊,臨風偷灑了幾點酸淚?!?/p>
彷徉
亦作“ 彷佯 ”。亦作“ 彷洋 ”。1.周游;遨游。《文選·宋玉<招魂>》:“彷徉無所倚,廣大無所極些?!?張銑 注:“彷徉,游行貌?!薄妒酚洝峭蹂袀鳌罚骸肮?吳王 欲內以 鼂錯 為討,處隨大王后車,彷徉天下。”《新唐書·盧藏用傳》:“﹝ 藏用 ﹞與兄 徵明 偕隱 終南 、 少室 二山,學練氣,為辟穀,登 衡 廬 ,彷洋 岷 峨 ?!?/p>
(2).徘徊。《三國志·魏志·管輅傳》:“君夜在堂戶前,有一流光如燕爵者,入居懷中,殷殷有聲,內神不安,解衣彷佯,招呼婦人,覓索餘光。” 晉 陸云 《悲郢》:“步江潭以彷徉,頻行吟而含瘁”。 宋 陸游 《庵中晚思》詩:“小庵摩腹獨彷徉,俗事紛紛有底忙?!?/p>
賀鑄名句,送表侄趙子億之官滄州兼簡通守李延寧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