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陳與義《題大龍湫》:
曉行蒼壁中,窮處仍高崖。
白龍三百丈,欲下層顛來(lái)。
映日灑飛雨,繞山行怒雷。
潭影納浩蕩,云氣扶崔嵬。
小儒嘆造化,辦此何雄哉。
亦知天下絕,尊者所徘徊。
三生清凈愿,俗緣故難開(kāi)。
踐勝吾豈敢,稽首儻興哀。
注釋參考
白龍
(1).傳說(shuō)中白色的龍?!赌印べF義》:“帝以甲乙殺青龍於東方,以丙丁殺赤龍於南方,以庚辛殺白龍於西方,以壬癸殺黑龍於北方?!?唐 孫處士 《送青城丈人酒》詩(shī):“深羨 青城 好洞天,白龍一覺(jué)已千年?!?宋 周密 《齊東野語(yǔ)·祥瑞》:“三年,麟見(jiàn) 永泰 ,白龍見(jiàn) 卭江 ?!薄肚迨犯濉?zāi)異志一》:“ 乾隆 二年二月, 潮陽(yáng) 白龍見(jiàn)?!?/p>
(2).形容奔騰直瀉的溪流瀑布。 唐 孟郊 《寒溪》詩(shī):“一曲一直水,白龍何鱗鱗?!?宋 朱熹 《次觀瀑布韻》:“快瀉蒼崖一道泉,白龍飛下鬱藍(lán)天?!?/p>
(3).神話中的河神。
(4).傳說(shuō) 伏羲 時(shí)的刑官名?!短坡墒枳h·名例序》:“昔白龍白云,則 伏犧 軒轅 之代?!?/p>
(5).即 白龍堆 。 唐 崔湜 《大漠行》:“近見(jiàn)行人畏 白龍 ,遙聞公主愁黃鶴?!?唐 東方虬 《昭君怨》詩(shī)之二:“揜淚辭丹鳳,銜悲向 白龍 。”參見(jiàn)“ 白龍堆 ”。
百丈
(1).極言高、深或遠(yuǎn)。 漢 枚乘 《七發(fā)》:“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南朝 梁 沉約 《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jiàn)底貽京邑游好》詩(shī):“千仞寫(xiě)喬樹(shù),百丈見(jiàn)游鱗?!?唐 韓愈 《次同冠峽》詩(shī):“落英千尺墮,游絲百丈飄。”《北史·西域傳·小月氏國(guó)》:“其( 小月氏國(guó) )城東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謂百丈佛圖也?!?/p>
(2).牽船的篾纜。《宋書(shū)·朱超石傳》:“時(shí)軍人緣 河 南岸,牽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為虜所殺略?!?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shī)之一:“一聲何處送書(shū)雁,百丈誰(shuí)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詩(shī)舟行多用百丈,問(wèn)之 蜀 人,云,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為大瓣,以麻索連貫其際,以為牽具,是名‘百丈’?!薄缎咽篮阊浴お?dú)孤生歸途鬧夢(mèng)》:“從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順風(fēng),方使得布帆,風(fēng)略小些,便要扯著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來(lái)就是縴子?!?清 黃遵憲 《下水船歌》:“百丈橫牽上瀨舟,三朝三暮見(jiàn) 黃牛 ?!?/p>
(3).借指井繩。 唐 杜甫 《銅瓶》詩(shī):“銅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p>
(4). 唐 代名僧 懷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為號(hào),稱(chēng)“百丈禪師”。參閱《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
層顛
見(jiàn)“ 層巔 ”。
陳與義名句,題大龍湫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7熱火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