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張孝祥《蒼梧謠/歸字謠》:
歸。
數(shù)得宣麻拜相時(shí)。
秋前后,公袞更萊衣。
注釋參考
前后
前后 (qiánhòu) 早于或遲于某一特定時(shí)間的一段時(shí)期 around 冬之望日前后?!濉?林覺民《與妻書》 春節(jié)前后 大約在特定的時(shí)間 round about 在1969年前后 指時(shí)間上從開始到結(jié)束 from beginning to end 全場(chǎng)演出前后用了兩小時(shí) 總共 altogether 她前后來過四次 某一地點(diǎn)的前面和后面 in front and behind 宅院前后都已綠化 正面和背面 front and back 前后受敵公袞
(1).上公之命服。袞,古代帝王、上公的禮服。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下:“ 丁晉公 、 馮魏公 ,位三公侍中,而未嘗冠貂蟬。 杜祁公 相甫百日,當(dāng) 慶歷 四年郊祠,貂冠公袞,又升輅奉冊(cè),改諡諸后?!?/p>
(2).指三公一類的顯職。 宋 范仲淹 《祭呂相公文》:“謹(jǐn)致祭於故相贈(zèng)太師令公 呂公 之靈……憂勞疾生,辭去臺(tái)衡,命登公袞,以養(yǎng)高年,如處嘉遁?!?宋 王安石 《賀留守太尉啟》:“伏維留守太尉,朝廷偉材,宗廟貴器,華問既大,寵祿用光……將壇之拜既崇,公袞之歸豈晚。”
萊衣
相傳 春秋 楚 老萊子 侍奉雙親至孝,行年七十,猶著五彩衣,為嬰兒戲。后因以“萊衣”指小兒穿的五彩衣或小兒的衣服。著萊衣表示對(duì)雙親的孝養(yǎng)。 南唐 李中 《獻(xiàn)中書湯舍人》詩(shī):“鑾殿對(duì)時(shí)親 舜 日,鯉庭過處著 萊 衣?!?明 沉鯨 《雙珠記·二友推恩》:“北堂光景迫桑榆,寂寞 萊 衣久失娛。”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shī)》之一四九:“祇將媿汗溼 萊 衣,悔極堂堂歲月違?!?/p>
張孝祥名句,蒼梧謠/歸字謠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孰能保令名,百世無評(píng)譏作者:方回作品:同張文煥過吳式賢二十六韻
- 桃寒強(qiáng)破蕊,鳥靜獨(dú)成哢作者:朱槔作品:乙丑除夜寓永興寄五二侄一首
- 突兀有高樓,寸目堪遠(yuǎn)凝作者:郭印作品:蜀州試闈登樓西山巍然可愛因用試舉子股肱蕭
- 芙蓉猶解姹然紅,要與誕彌尋舊約作者:廖行之作品:代人上父生朝詩(shī)
- 暮去朝來無歇期,炎涼暗向雨中移。作者:白居易作品:酬思黯相公晚夏雨后感秋見贈(zèng)
- 勝游宜數(shù)數(shù),老境已垂開
- 囗囗煞單于,薄暮紅旗出。
- 未仕胡三已,論才宜四休
- 紫金地上三更月,紅藕香中一病身。作者:貫休作品:秋夜懷嵩少因寄洛中舊知
- 賓友相過,雞豚為具,從容聊作飲中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