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劉宰《玉糝羊歌》:
華陽洞口玉糝羊,世人傅得神人芳。
雪團(tuán)入口桂椒香,能令老者壽而康。
瑤池玉佩正丁當(dāng),箬包聊薦九霞觴。
世言神仙不鮮食,初平山中果何物。
桃源更有避秦人,割雞為黍迎來賓。
注釋參考
桃源
(1).“ 桃花源 ”的省稱。 南朝 陳 徐陵 《山齋詩》:“桃源驚往客,鶴嶠斷來賓?!?唐 杜甫 《北征》詩:“緬思桃源內(nèi),益嘆身世拙?!?明 張煌言 《贈(zèng)盧牧舟大司馬》詩:“ 并州 正有來蘇望,忍説桃源可避 秦 。” 鄒韜奮 《萍蹤憶語》二八:“他們?nèi)狈ο喈?dāng)?shù)膴蕵?,du{1-1}博也是一條出路。所以有許多都在這里面尋覓他們的桃源?!眳⒁姟?桃花源 ”。
(2).指 桃源洞 。 唐 李涉 《贈(zèng)長安小主人》詩:“仙路迷人應(yīng)有術(shù), 桃源 不必在深山。” 元 任昱 《清江引·題情》曲:“ 桃源 水流清似玉,長恨因緣誤。”參見“ 桃源洞 ”。
(3). 宋 時(shí) 臨安縣 嘉會(huì)門 外 泠水峪 ,夾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人稱 桃源 ,為都人游集之地。 蘇軾 《介亭餞楊杰次公》詩“丹青明滅 風(fēng)篁嶺 ,環(huán)佩空響 桃花源 ” 查慎行 注引 元 潛說友 《咸淳臨安志》:“ 泠水峪 在 嘉會(huì)門 外,夾山多桃花,中有流水,為城南勝概,舊呼 桃源 ,游人多集焉?!?/p>
避秦
(1). 晉 陶潛 《桃花源記》:“自云先世避 秦 時(shí)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絶境,不復(fù)出焉?!焙笠浴氨芮亍敝副苁离[居。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 夏陽 適 晉 ,得 隨會(huì) 而同奔; 東海 避 秦 ,與 毛公 而俱隱?!?唐 蘇廣文 《自商山宿隱居》詩:“聞道 桃園 堪避 秦 ,尋幽數(shù)日不逢人?!?/p>
(2).指躲避qiang{1-1}暴或戰(zhàn)亂?!对诵×罴の嗳~兒·天臺(tái)洞》:“夕有猿敲戶,朝無客扣門,見幾個(gè)捕魚人,猶自向山中避 秦 。”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我們參禪原是虛名,避 秦 乃其實(shí)意?!?李大釗 《警gao{1~1}全{1*1}國父老書》:“乃若 安南 亡于 法 , 朝鮮 并于 日 ,其墐戶無天,避 秦 無地之慘劇,尤為見者心酸,聞?wù)甙l(fā)指?!?/p>
(3).簏名。
割雞
(1).殺雞。《禮記·雜記下》:“其衈皆於屋下,割雞,門,當(dāng)門?!?/p>
(2).常以比喻處理小事。 晉 袁宏 《后漢紀(jì)·順帝紀(jì)二》:“ 賢 本西方斗筲之子,雖有割雞之効,然齒以老矣。” 明 劉基 《送月忽難明德江浙府總管謝病去官序》:“湛盧可以斷犀,而以之割雞?!?/p>
(3). 子游 為 武城 宰,提倡禮樂, 孔子 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后因以“割雞”指縣令之職。 唐 吳筠 《酬葉縣劉明府避地廬山言懷詒鄭錄事昆季茍尊師兼見贈(zèng)之》詩:“從此罷飛鳧,投簪辭割雞。” 宋 葉適 《趙知縣挽詞》:“空聞割雞笑,不見化鳧留。”參見“ 割雞焉用牛刀 ”。
來賓
來賓 (láibīn) 來訪的客人 guest;visitor 招待來賓劉宰名句,玉糝羊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江濤還此,當(dāng)日擊楫渡中流。作者:方岳作品:水調(diào)歌頭
- 德人用舍關(guān)天運(yùn),世上巫感妄見機(jī)
- 翰權(quán)墨衡,千古程之作者:岳珂作品:王獻(xiàn)之洛神賦帖贊
- 天意將垂象,神龜出負(fù)圖作者:丁澤作品:龜負(fù)圖(東都試)
- 璧方鏡員流不斷,白云鱗鱗滿河漢。作者:盧綸作品:陳翃郎中北亭送侯釗侍御賦得帶
- 幽棲不寄絕交書,車馬從喧賣酒壚作者:李彌遜作品:次韻譚彥成學(xué)士早春五首
- 江塢秋思霜橘美,云房高寄海峰孤作者:許道寧作品:贈(zèng)英公大師
- 蘊(yùn)策期干世,持權(quán)欲反經(jīng)
- 寂寂柴門可設(shè)羅,唯余柳色許相過
- 笛聲吹起南湖水,散作奇葩江園里作者:張镃作品:千葉黃梅歌呈王夢得張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