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善珍《和忠獻堂諸官韻》:
魏王為將過頗牧,轉佐轉高蕭相國。
洗光日轂上天衢,海宇竦瞻如立鶴。
定儲不用招四老,知公狐鼠視產祿。
青苗一疏更奇?zhèn)?,時宰喙硬心愧服。
當時元老不在廷,中外知非宗杜福。
至今荒棘沒銅駝,志士淚盡以血續(xù)。
故祠金貂色已暗,英風可掃炎???。
尚想喬岳初降靈,風采龍文照山麓。
聞孫來補翁祖處,玉題繡井新前躅。
落成舉杯文字飲,高臺何必糟丘筑。
百年往事陵谷改,故國蒼然但喬木。
公歸補袞居上前,諫草家藏皆可覆。
才如蘇梅宇內少,流落應憐猶未復。
曉枝蝶鬧不足云,晚節(jié)要看秋圃菊。
注釋參考
當時
當時 (dāngshí) 前文提到的或所指的那時 then;at that time;for the moment 當時的形式 指過去發(fā)生某事的時候 now 蓋當時未有雁蕩之名。——宋· 沈括《夢溪筆談》 人民當時給他重大榮譽 當時 (dàngshí) 就在那個時刻;馬上 right;immediately;right away;at once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元老
元老 (yuánlǎo) 古時稱天子的老臣,現(xiàn)指政界年輩資望高的人 senior statesman不在
不在 (bùzài) 指不位于或處于某處 be out;be not in 小王不在 我姐姐早不在機房上班上 婉稱人去世了 pass away 長征干部大部分都不在了中外
中外 (Zhōng-wài) 中國和外國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中外賓客 中外所同?!淘唷秷D畫》 講中外之故?!濉?梁啟超《譚嗣同傳》 中外 (zhōng-wài) 里面和外面 inside and outside 中外不得相救 中外交薦。——《明史》知非
(1).五十歲的代稱。《淮南子·原道訓》:“故 蘧伯玉 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敝^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過失。后因以“知非”稱五十歲。 唐 白居易 《自詠》:“誠知此事非,又過知非年?!?宋 李清照 《<金石錄>后序》:“余自少 陸機 作賦之二年,至過 蘧瑗 知非之兩歲,三十四年之間,憂患得失,何其多也?” 清 鈕琇 《觚賸·除夜覘士》:“﹝ 陳楚產 ﹞齒踰知非,始補弟子員?!?/p>
(2).省悟以往的錯誤。 唐 趙嘏 《東歸道中》詩之一:“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寧調元 《東蛻庵三什》:“北瘦南肥各迥然,知非遙想待他年?!?/p>
釋善珍名句,和忠獻堂諸官韻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