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昔謝安問獻之,時人雖見那得知
出自唐代權德輿《馬秀才草書歌(大理馬正之二)》:
伯英草圣稱絕倫,后來學者無其人。
白眉年少未弱冠,落紙紛紛運纖腕。
初聞之子十歲馀,當時時輩皆不如。
猶輕昔日墨池學,未許前賢團扇書。
艷彩芳姿相點綴,水映荷花風轉蕙。
三春并向指下生,萬象爭分筆端勢。
有時當暑如清秋,滿堂風雨寒颼颼。
乍疑崩崖瀑水落,又見古木饑鼯愁。
變化縱橫出新意,眼看一字千金貴。
憶昔謝安問獻之,時人雖見那得知。
注釋參考
時人
當時的人;同時代的人?!稘h書·藝文志》:“《論語》者, 孔子 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五代 顏紅郁 《農家》詩:“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穀自生?!?孫犁 《秀露集·歐陽修的散文》:“這篇被時人稱為‘天下文章,莫大于此’的作品,共七百五十個字。”
那得
1.怎得;怎會;怎能。權德輿名句,馬秀才草書歌(大理馬正之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