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行瑛《偈十六首》:
鳥長飛,兔不住,暑往寒來朝復暮。
朱顏未乞討白發(fā)生,三界茫茫何處去。
本源自性無凋夔,千圣皆從影中現(xiàn)。
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則知君不可見。
忽然見,倒騎牛兮入佛殿。
注釋參考
本源
本源 (běnyuán) 事物產(chǎn)生的根源 origin;source;starting point自性
(1).佛教語。指諸法各自具有的不變不滅之性。 南朝 梁武帝 《凈業(yè)賦》:“既除客塵,又還自性。” 唐 寒山 《詩》之二三八:“寄語諸仁者,復以何為懷。達道見自性,自性即如來?!?宋 楊圭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jīng)>序》:“切以諸佛説法,不離自性,須知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六一:“若有自性互不成,互不成者誰佛剎?”
(2).個性;本性。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人必發(fā)揮自性,而脫觀念世界之執(zhí)持?!?魯迅 《書信集·致宮竹心》:“寄《婦女雜志》的文章由我轉去也可以,但我恐怕不能改竄,因為若一改竄,便失了原作者的自性,很不相宜?!?/p>
釋行瑛名句,偈十六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5追追跑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