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懷忠義心,要終豈同異
出自宋代梅堯臣《依韻和邵不疑寄杜挺之以病雨止冷淘會》:
邵杜二良守,相逢欲沾醉。
促膝一開顏。
袞袞言有味。
或嘆季路宜,或語伯夷是。
各懷忠義心,要終豈同異。
我實疏賤軀,政治未使試。
預(yù)茲高古談,懦志生勇氣。
明當(dāng)饌湯餅,疾雨晦天地。
一日不見君,何止如三歲。
口腹尚乖期,榮華可推類。
嗟嗟勿復(fù)問,安恬固無媿。
注釋參考
忠義
忠義 (zhōngyì) 忠心和義氣 loyal and righteous 忠義之士 指有忠心和義氣的人 a loyal and righteous person 表彰忠義同異
(1). 戰(zhàn)國 時名家 惠施 提出的名辯論題,認為事物中存在小同異和大同異兩種。人們對不同事物的認識有一致的和不一致的,這種認識上的同或異,為小同異;而萬物具有完全相同的一面,即都離不開存亡變化,又有完全相異的一面,即各自的變化又不一樣,此為大同異。《莊子·天下》:“﹝ 惠施 曰﹞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成玄英 疏:“物情分別,見有同異,此小同異也。死生交謝,寒暑遞遷,形性不同,體理無異,此大同異也?!眳⒁姟?堅白同異 ”。
(2).相同與不同。《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音辭》:“后有 揚雄 著《方言》,其言大備,然皆考名物之同異,不顯聲讀之是非也?!?/p>
(3).指同于世與不同于世;同于己與不同于己。 宋 蘇軾 《謝蘇自之惠酒》詩:“不如同異兩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戲?!?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此輩結(jié)黨營私,朋求進取,以同異為愛惡,以愛惡為是非?!?/p>
(4).謂差異,不同?!缎绿茣埿谐蓚鳌罚骸皣L侍宴,帝語 山東 及 關(guān)中 人,意有同異。 行成 曰:‘天子四海為家,不容以東西為限,是示人以隘矣?!鄯Q善?!?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三:“蓋 晉 史凡十八家,而 唐 人修書又出於二十一人之手,豈無同異耶?”
(5).異議。亦指立異議。《三國志·魏志·袁渙傳》“父 滂 ,為 漢 司徒” 裴松之 注引 晉 袁宏 《漢紀(jì)》:“當(dāng)權(quán)寵之盛,或以同異致禍, 滂 獨中立於朝,故愛憎不及焉?!薄妒勒f新語·賞譽》“ 王恭 始與 王建武 甚有情,后……致疑隟” 劉孝標(biāo) 注引《晉安帝紀(jì)》:“卿何妄生同異,疑誤朝野?!薄稌x書·王彬傳》:“ 江州 當(dāng)人強盛時,能立同異,此非常人所及?!薄赌淆R書·徐孝嗣傳》:“ 孝嗣 文人不顯同異,名位雖大,故得未及禍。”
(6).引申指有異志,叛亂?!端螘の涞奂o(jì)下》:“ 謝晦 數(shù)從征伐,頗識機變,若有同異,必此人也?!薄赌淆R書·蕭穎胄傳》:“時軍旅之際,人情未安…… 張熾 從絳衫左右三十餘人,入 千秋門 ,城內(nèi)驚恐,疑有同異。”
(7).指異于己的觀點、見解?!缎绿茣と鍖W(xué)傳中·王元感》:“ 李憲 等本章句家,見 元感 詆先儒同異,不懌,數(shù)沮詰其言。 元感 緣罅申釋,竟不詘?!?/p>
梅堯臣名句,依韻和邵不疑寄杜挺之以病雨止冷淘會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政令務(wù)寬簡,威肅宜震曜
- 匹馬歸來嗟我俗,孤鴻吟對羨君清作者:李曾伯作品:和蕭應(yīng)父贈黃子蕓韻
- 十年秋月照相思,相從只有彭門夜作者:蘇轍作品:次子瞻夜字韻作中秋對月二篇一以贈王郎二以
- 問閶門自古,送春多少。
- 勤修不自閟,刻詞流肺腑作者:趙孟堅作品:題吳門顏氏敬享亭石記
- 輕盈舞伎含芳艷,競妝新臉。步搖珠翠修蛾斂,膩鬟云染。作者:毛熙震作品:后庭花·輕盈舞伎含芳艷
- 君知否,問如今綠野,勝似青油
- 撫時嗟易失,涉道渺無因作者:魏了翁作品:李德秀致即席賦五言十韻用韻答之
- 此來飽看千巖秀,歸去遙知兩鬢新作者:李若水作品:奉命太原途中呈王坦翁副使
- 誰知匕箸落轟雷,三月新城兩月圍作者:李曾伯作品:壽城圍解制參向君玉貺以凱歌和韻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