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師。
出自唐朝竇?!斗钯R太保岐公承恩致政》
君為宮保及清時(shí),冠蓋初閑拜武遲。五色詔中宣九德,
百僚班外置三師。山泉遂性休稱(chēng)疾,子弟能官各受詞。
不學(xué)鑄金思范蠡,乞言猶許上丹墀。
注釋參考
五色詔
晉 陸翽 《鄴中記》:“ 石季龍 與皇后在觀上,為詔書(shū),五色紙,著鳳口中。鳳既銜詔,侍人放數(shù)百丈緋繩,轆轤回轉(zhuǎn),鳳凰飛下,謂之鳳詔。鳳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畫(huà),腳皆用金。”后因以“五色詔”指詔書(shū)。 唐 王維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朝罷須裁五色詔,珮聲歸向鳳池頭?!?唐 竇常 《奉賀太保岐公承恩致政》詩(shī):“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師?!?明 陳汝元 《金蓮記·覲圣》:“朝罷須裁五色詔,肯將衰朽惜殘年?!?/p>
九德
(1).古謂賢人所具備的九種優(yōu)良品格。九德內(nèi)容,說(shuō)法不一?!稌?shū)·皋陶謨》:“ 皋陶 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禹 曰:‘何?’ 皐陶 曰:‘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jiǎn)而廉、剛而塞、彊而義、彰厥有常,吉哉!’” 孔 傳:“言人性行有九德以考察,真?zhèn)蝿t可知。”《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心能制義曰度,德正應(yīng)和曰莫,照臨四方曰明,勤施無(wú)私曰類(lèi),教誨不倦曰長(zhǎng),賞慶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順,擇善而從之曰比,經(jīng)緯天地曰文。九德不愆,作事無(wú)悔。”《逸周書(shū)·常訓(xùn)》:“九德: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舊唐書(shū)·楊綰傳》:“寬柔敬恭,協(xié)於九德;文行忠信,弘於四教。” 清 顏元 《存性編·明明德》:“九德乃吾性成就?!?/p>
(2).稱(chēng)具有九德的人。《后漢書(shū)·楊震傳》:“方今九德未事,嬖倖充庭?!?康有為 《大同書(shū)》甲部第一章:“夫貴賤之宜,只論才德,大賢受大位,小賢受小位,故九德為帝,三德有家?!?/p>
(3).九功之德?!秶?guó)語(yǔ)·周語(yǔ)下》:“夫六,中之色也,故名曰黃鐘,所以宣養(yǎng)六氣、九德也?!?韋昭 注:“九德,九功之德?!眳⒁?jiàn)“ 九功 ”。
百僚
亦作“ 百寮 ”。百官?!稌?shū)·皋陶謨》:“百僚師師,百工惟時(shí)?!?孔 傳:“僚、工,皆官也。”《后漢書(shū)·鄧彪傳》:“ 彪 在位清白,為百僚式?!薄缎挛宕贰ぶ芴婕o(jì)》:“文武百寮,六軍將校,議擇賢明,以承大統(tǒng)。” 宋 蘇軾 《代張方平諫用兵書(shū)》:“群臣百寮,窺見(jiàn)此指,多言用兵?!?張懷奇 《頤和園詞》:“云欄月樹(shù)似 南朝 ,斑扇當(dāng)樓擁百僚?!币徽f(shuō),一種奴隸。 郭沫若 《奴隸制時(shí)代·關(guān)于中國(guó)古史研究中的兩個(gè)問(wèn)題》:“百僚的‘僚’分明是‘隸臣僚’的僚,是一種奴隸?!?/p>
三師
(1). 北魏 以后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見(jiàn)《通典·職官一》。 唐 竇常 《奉賀太保岐公》詩(shī):“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師?!薄督鹗贰ぐ俟僦疽弧罚骸叭龓?。太師、太傅、太保各一員,皆正一品,師范一人,儀刑四海。”
(2).星名?!端问贰ぬ煳闹径罚骸叭牵诒倍疯寄?,及魁第一星西,一云在斗柄東,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在魁西者名三師?!?/p>
(3).三國(guó)的軍隊(duì)?!蹲髠鳌る[公十年》:“癸,亥,克之,取三師焉?!?杜預(yù) 注:“三國(guó)之軍在 戴 ,故 鄭伯 合圍之。”
(4).佛教語(yǔ)。指授具足戒的三名和尚,即戒和尚、羯磨師和教授師。 唐 道宣 《四分律刪繁補(bǔ)闕行事鈔》卷上之三:“若論發(fā)戒功,與三師齊德,何為不請(qǐng)之乎?可準(zhǔn)三師而請(qǐng)。”參見(jiàn)“ 三師七僧 ”。
竇常名句,奉賀太保岐公承恩致政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