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韋應(yīng)物《秋夜二首》
庭樹轉(zhuǎn)蕭蕭,陰蟲還戚戚。獨向高齋眠,夜聞寒雨滴。
微風(fēng)時動牖,殘燈尚留壁。惆悵平生懷,偏來委今夕。
霜露已凄凄,星漢復(fù)昭回。朔風(fēng)中夜起,驚鴻千里來。
蕭條涼葉下,寂寞清砧哀。歲晏仰空宇,心事若寒灰。
注釋參考
蕭蕭
蕭蕭 (xiāoxiāo) 形容馬嘶鳴聲 whinny and neigh 馬鳴蕭蕭 蕭蕭班馬鳴?!啤?李白《送友人》 車轔轔,馬蕭蕭。——唐· 杜甫《兵車行》 風(fēng)聲 sough;whistle 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戰(zhàn)國策·燕策》 風(fēng)蕭蕭 冷落凄清的樣子 desolate 花白稀疏的樣子 thin 祖父看見了鏡里的白發(fā)蕭蕭陰蟲
(1).冰蠶。 王嘉 《拾遺記·虞舜》附 南朝 梁 蕭綺 錄:“陽燎出於冰木,陰蟲生於炎山。”
(2).秋蟲,如蟋蟀之類。 南朝 宋 顏延之 《夏夜呈從兄散騎車長沙》詩:“夜蟬當(dāng)夏急,陰蟲先秋聞。” 宋 梅堯臣 《夏日晚霽》詩:“寳氣無入發(fā),陰蟲入夜鳴?!?/p>
(3).蝦蟆。 晉 陸機 《漏刻賦》:“伏陰蟲以承波,吞恒流其如挹?!薄段倪x·陸倕<新漏刻銘>》:“靈虬承注,陰蟲吐噏?!?李周翰 注:“陰蟲謂蝦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