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北朝 劉勰《文心雕龍·神思》:
摘自《文心雕龍·神思》
解釋:積累學識來儲存珍寶,要斟酌辨析各種事理來豐富增長自己的才學。
原文摘要:
神思之謂也。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為妙,神與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氣統(tǒng)其關(guān)鍵;物沿耳目,而辭令管其樞機。樞機方通,則物無隱貌;關(guān)鍵將塞,則神有遁心。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繹辭,然后使玄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shù),謀篇之大端。夫神思方運,萬涂競萌,規(guī)矩虛位,刻鏤無形。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云而并驅(qū)矣。方其搦翰,氣倍辭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則?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實而難巧也。是以意授于思
注釋參考
積學
(1).謂積累學問?!俄n詩外傳》卷五:“雖庶民之子孫也,積學而正身,行能禮儀,則歸之士大夫。”《三國志·蜀志·劉焉傳》:“居 陽城山 ,積學教授,舉賢良方正。”《元史·董俊傳》:“射,百日事耳;《詩》《書》,非積學不通?!?清 陸隴其 《答嘉定李生玉如書》:“方期賢者積學奮飛,為時羽儀,不謂亦罹此大故,何天之降罔,一至於斯。”
(2).猶博學;飽學。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給事中 陸質(zhì) 、中書舍人 崔樞 積學懿文,守經(jīng)據(jù)古,夙夜講習,庶協(xié)于中。” 清 戴名世 《張貢五文集序》:“ 張君 貢五 , 三湘 間積學能文之士也?!?包天笑 《釧影樓回憶錄·初到南京》:“我的譜弟 戴夢鶴 ,他年紀雖輕,卻是一個多才積學之士。”
(3).淵博的學識。 明 楊慎 《丹鉛續(xù)錄·論語》:“譬今有二士,一有文名,一素無積學。有聞而登高科,聞者以為固其所也;素無積學而登高科,人必曰:不意至於如此也?!薄睹魇贰る[逸傳序》:“其抱瓌材,藴積學,槁形泉石,絶意當世者,靡得而稱焉?!?/p>
酌理
斟酌事理。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神思》:“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p>
富才
使才學豐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神思》:“積學以儲寳,酌理以富才?!?/p>
劉勰名句,文心雕龍·神思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10我的世界女孩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