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石介《劉生病歸》:
泰山山前有瓊圃,其中不樹蕨與薇。
千頭綠竹瑤實(shí)甘,百畝玉芝丹粒肥。
麒麟于于鳳凰飽,鼓烈?jiàn)^臆揚(yáng)清輝。
徂徠山下少耕鋤,蒿藜滿圃無(wú)芳菲。
騶虞不住鸞鳥去,日暮啁啾燕雀飛。
嗟哉劉生失所投,不住泰山徂徠依。
經(jīng)年彩掇不得飽,正是新春癯瘠歸。
注釋參考
嗟哉
嘆詞。 漢 馬援 《武溪深行》:“滔滔 武溪 一何深,鳥飛不度,獸不敢臨,嗟哉 五溪 兮多毒淫?!薄逗鬂h書·耿弇傳論》:“嗟哉,義重于生,以至是乎!” 唐 韓愈 《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 朝出耕,夜歸讀古人書,盡日不得息。”
劉生
漢 橫吹曲名。原為人名?!稑?lè)府詩(shī)集·橫吹曲辭四·<劉生>詩(shī)》 宋 郭茂倩 解題:“‘ 劉生 ,不知何代人, 齊 梁 以來(lái)為 劉生 辭者,皆稱其任俠豪放,周游 五陵 三秦 之地?;蛟票U鳎瑸榉?jié)官,所未詳也。’按《古今樂(lè)録》曰:‘ 梁 鼓角橫吹曲,有《東平劉生歌》,疑即此《劉生》也。’” 梁元帝 、 陳后主 、 唐 盧照鄰 等均有《劉生》詩(shī)。
失所
失所 (shīsuǒ) 失去安身之處 homeless 流離失所 失當(dāng) improperly不住
(1).不停;不斷。 南朝 梁 沉約 《千佛頌》:“不常不住,非今非昔?!?唐 李白 《早發(fā)白帝城》詩(shī):“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guò)萬(wàn)重山。” 宋 岳飛 《小重山》詞:“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mèng),已三更。” 茅盾 《小巫》:“ 菱姐 看見(jiàn)老爺臉上有點(diǎn)喜色,不住的點(diǎn)頭。”
(2).用在動(dòng)詞后,表示動(dòng)作的目的沒(méi)有實(shí)現(xiàn)。 魯迅 《故事新編·補(bǔ)天》:“﹝伊﹞疑心這東西就白薯似的原在泥土里,禁不住很詫異了?!?艾蕉 《雨》:“母親忍不住了,連忙幫女兒脫下了濕衣?!?/p>
泰山
泰山 (Tài Shān) 東岳,中國(guó)五岳之首,中國(guó)名山,海拔1524米,位于山東泰安境內(nèi)。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禪、祭告天地,多古跡和文人墨跡,為旅游勝地 Mount Taishan 古人把泰山作為高山的代表,常用來(lái)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寶貴的事物 a person of distinction;a thing of sreat weight or import 有眼不識(shí)泰山 妻父的代稱 father-in-law 呼妻父為泰山,一說(shuō)云,泰山有丈人峰?!?晁說(shuō)之《晁氏客語(yǔ)》徂徠
亦作“ 徂來(lái) ”。1.山名。又名 尤來(lái) 、 尤崍 、 尤徠 。在 山東省 泰安縣 東南。《詩(shī)·魯頌·閟宮》:“ 徂來(lái) 之松, 新甫 之柏。是斷是度,是尋是尺?!焙笠蛞浴搬迯啤敝干L(zhǎng)棟梁之材的大山。 唐 劉禹錫 《崔公神道碑》:“善積家肥,子孫多材,如彼榱棟,必生 徂徠 ?!?明 徐渭 《抱琴美人圖》詩(shī):“有時(shí)求柱桷,不信舍 徂徠 ?!?/p>
(2).往復(fù)。 郭沫若 《文藝論集·論詩(shī)三札二》:“這風(fēng)便是所謂直覺(jué)、靈感,這起了的波浪便是高漲著的情調(diào),這活動(dòng)著的印象便是徂徠著的想象。”
石介名句,劉生病歸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