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印肅《贊護(hù)教》:
一成一切成,一壞一切壞。
法身無二相,總別無罣礙。
凡圣本自無,性天真常在。
寄語住山人,伊作麼生會。
注釋參考
法身
(1).佛教語。梵語意譯。謂證得清凈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滅,無形而隨處現(xiàn)形,也稱為佛身。各乘諸宗所說不一。《大般泥洹經(jīng)·如來性品》:“知如來法身,長存不變易?!?隋 慧遠(yuǎn) 《大乘義章》卷十八:“言法身者,解有兩義:一顯本法性以成其身,名為法身;二以一切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為法身?!?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劫比他國》:“嘗聞佛説,知諸法空,體諸法性,是則以慧眼觀法身也。”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法身者,圣人成道之神明耳?!?/p>
(2).指高僧之身。 唐 盧簡求 《杭州鹽官縣海昌院禪門大師塔碑》:“法身魁岸,相好莊嚴(yán),眉毛紺垂,顱骨圓聳?!?/p>
(3).舊指修煉得道之身。 明 張綸 《林泉隨筆》:“ 俞氏 則謂跨火不焦,入水不濡,道成之后,法身則然,豈可以血肉之軀投畀水火乎?”《西游補(bǔ)》第十六回:“ 行者 一時難忍,現(xiàn)出大鬧天宮三頭六臂法身,空中亂打?!?/p>
無二
(1).謂沒有異心。《左傳·僖公十五年》:“必報(bào)德,有死無二?!?/p>
(2).獨(dú)一無二。《史記·淮陰侯列傳》:“﹝足下﹞誅 成安君 ,徇 趙 ,脇燕,定 齊 ,南摧 楚 人之兵二十萬,東殺 龍且 ,西鄉(xiāng)以報(bào),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薄稘h書·谷永傳》:“將軍履上將之位,食膏腴之都,任 周召 之職,擁天下之樞,可謂富貴之極,人臣無二?!?漢 王充 《論衡·恢國》:“前世龍見不雙,芝生無二,甘露一降?!?/p>
(3).沒有兩樣,相同?!抖膛陌阁@奇》卷四:“兩個秀才情知是他父親被害了……次日到街上往來察聽,三三兩兩幾處説來,一般無二。”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諦視布灰之處,手跡足跡,宛然與生時無二?!?/p>
罣礙
(1).佛教語。謂凡心因迷成障,未能悟脫。《般若波羅密多心經(jīng)》:“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唐 龐蘊(yùn) 《雜詩》之四:“神識茍能無罣礙,廓周法界等虛空?!?元 劉君錫 《來生債》第三折:“待把我這一寸心田無罣礙,大道的事著你世人不解,則愿的一帆西風(fēng),送上我那三島 逢萊 。” 王國維 《<紅樓夢>評論》:“今設(shè)有人焉,自無始以來,無生死,無苦樂,無世人之罣礙,而唯有永遠(yuǎn)之知識?!?/p>
(2).羈絆;牽掣;障礙?!栋儆鹘?jīng)·毗舍闍鬼喻》:“著此屐者,能令人飛行無罣礙。”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嬌娜》:“生以忤直罷官,罣礙不得歸?!?劉大白 《將來的人生》詩:“讓從前擋住了將來,誰忍受這般罣礙?”
釋印肅名句,贊護(hù)教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