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拭目看天眼,蟇蝕何曾蝕得來
出自宋代家鉉翁《中秋月蝕邦人鳴鉦救月不約而齊中原舊俗猶有》:
風(fēng)掃沈陰萬象開,斷云扶月出陽臺(tái)。
萬人拭目看天眼,蟇蝕何曾蝕得來。
注釋參考
拭目
擦亮眼睛。形容殷切期待或注視。《漢書·張敞傳》:“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傾耳,觀化聽風(fēng)?!?顏師古 注:“言改易視聽,欲急聞見善政化也?!薄赌鲜贰埲趥鳌罚骸俺鋈氤ⅲ允媚矿@觀之?!?宋 陸游 《上殿札子》:“天下傾耳拭目之時(shí),所當(dāng)戒者,惟嗜好而已?!?清 惲敬 《贈(zèng)光祿大夫神道碑銘》:“羣公拭目,翩然南返?!?/p>
天眼
(1).佛教所說五眼之一。又稱天趣眼,能透視六道、遠(yuǎn)近、上下、前后、內(nèi)外及未來等?!洞笾嵌日摗肪砦澹骸办堆?,得se{1-1}界四大造清浄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見,自地及下地六道中眾生諸物,若近,若遠(yuǎn),若麁,若細(xì),諸色無不能照?!?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大士天眼所照,預(yù)覩未來。” 唐 王維 《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詩:“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p>
(2).指天神之眼。《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玉帝天眼一看,果然便向那人道:‘似你這等的功行,便是我這里也無天條可引。’”
(3).古人有日、月乃天之眼睛之說。詩文中常用以指月亮。 唐 盧仝 《月蝕詩》:“皇天要識(shí)物,日月乃化生。走天汲汲勞四體,與天作眼行光明……再得見天眼,感荷天地力?!?明 劉基 《次韻石末公七月十五夜月蝕詩》:“不知妖恠從何來,惝恍初驚天眼昳?!?/p>
何曾
何曾 (hécéng) 反問表示未曾 never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會(huì)成為總統(tǒng)?得來
覓得,求得。《公羊傳·隱公五年》“公曷為遠(yuǎn)而觀魚,登來之也” 漢 何休 注:“登讀言得來。得來之者, 齊 人語也, 齊 人名求得為得來;作登來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百喻經(jīng)·見水底金影喻》:“其父覓子,得來見子,而問子言:‘汝何所作,疲困如是?’”
助詞。用在動(dòng)詞或形容詞后面,表示達(dá)到某種程度或出現(xiàn)某種結(jié)果。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四:“女孩兒諕得來一團(tuán)兒顫?!?元 王實(shí)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愁得來陡峻,瘦得來唓嗻?!?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三幕:“他是樂得養(yǎng)尊處優(yōu),胖得來,實(shí)在連走路都很艱難了?!眳⒁姟?得 ”。
家鉉翁名句,中秋月蝕邦人鳴鉦救月不約而齊中原舊俗猶有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3極樂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