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蘇轍《次韻毛君將歸》:
疏傳思?xì)w不待時(shí),孟軻出書苦行遲。
新詩尚許留章句,故事誰從問典彝。
金馬尚應(yīng)堪避世,石泉未信可忘饑。
不才似我真當(dāng)去,零落衡茅隔雍岐。
注釋參考
思?xì)w
(1).想望回故鄉(xiāng)。 漢 張衡 《思玄賦》:“悲離居之勞心兮,情悁悁而思?xì)w?!?晉 石崇 《思?xì)w引》序:“困於人閒煩黷,常思?xì)w而永嘆。”
(2).鳥名。即子規(guī),一名杜鵑。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姊規(guī)》:“子規(guī),人但知其為催春歸去之鳥,蓋因其聲曰歸去了,故又名思?xì)w鳥?!?/p>
不待
不待 (bùdài) 不必,不用;不等 needlessly 不待你來,他就走了孟軻
孟軻 (Mèng Kē) (約前372——前 289) 戰(zhàn)國時(shí)期思想家、教育家。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受業(yè)于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人。是繼孔子之后儒家學(xué)派的又一最有影響的大師,封建時(shí)代被尊為“亞圣”,又與孔子并稱“孔孟”。曾游歷齊、宋、滕、魏等國。孟子則宣揚(yáng)“仁義”,主張實(shí)行“仁政”、“王道”,與弟子著書七篇261章,即《孟子》。主張“省刑罰,薄賦斂”,使民有“恒產(chǎn)”,能安居樂業(yè),并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勸告統(tǒng)治者要“與民同樂”,反對(duì)虐政害民?!睹献印肥侨寮业慕?jīng)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杰出散文著作 Meng ke苦行
苦行 (kǔxíng) 某些宗教徒的修行手段,故意用一般人難以忍受的種種痛苦來折磨自己 asceticism;ascetic practices 他的苦行已明顯可見蘇轍名句,次韻毛君將歸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3簽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