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懷槁暴今膏油,油訪峴山石吊莫愁
出自宋代陳造《贈(zèng)送行六子》:
引身漂然不系舟,呂梁滟澦皆安流。
江湖萬頃浮一鷗,此心元世常休休。
吳山楚水紀(jì)所由,湘累老枚寧匹儔。
琢句亦復(fù)晨羞,搯抉肝腎掉白頭。
歲六十四方佐州,計(jì)原夫日無乃優(yōu)。
客路日月迅且遒,朱顏壯志逝莫留。
吾聊爾爾賦遠(yuǎn)游,山川自可卷軸收。
老懷槁暴今膏油,油訪峴山石吊莫愁。
庸隨大楚皆萍浮,顧我不樂夫何求。
緬思六客同獻(xiàn)酬,如挹韓眾追浮丘。
注釋參考
老懷
老年人的心懷。 宋 楊萬里 《和蕭伯和韻》:“桃李何忙開又零,老懷易感掃還生。” 明 阮大鋮 《燕子箋·授畫》:“骨肉團(tuán)聚,聊慰老懷?!?葉圣陶 《窮愁》:“況吾母飲食弗周,度其老懷必有深痛至戚,惟以愛我彌甚,故不我告?!?/p>
槁暴
槁暴 (gāopù) 指風(fēng)吹日曬而干枯 shrivelled;dried;wizened 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勸學(xué)》膏油
(1).油脂;燈油。《三國志·吳志·周瑜傳》:“乃取蒙衝鬭艦數(shù)十艘,實(shí)以薪草,膏油灌其中。” 唐 韓愈 《進(jìn)學(xué)解》:“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宋史·汪應(yīng)辰傳》:“家貧無膏油,每拾薪蘇以繼晷?!?/p>
(2).特指為子弟延師請益之費(fèi)。 清 劉大櫆 《胡母謝太孺人傳》:“且極力延師以課子,膏油脩脯,敬禮有加焉?!?/p>
(3).比喻滋潤作物的雨水。 唐 韓愈 《雙鳥詩》:“雷公告天公,百物須膏油。” 宋 蘇轍 《庭中種花》詩:“春雨散膏油,朝暾發(fā)萌牙?!?/p>
峴山
(1).山名。在 湖北 襄陽縣 南。又名 峴首山 。東臨 漢水 ,為 襄陽 南面要塞。 西晉 羊祜 鎮(zhèn) 襄陽 時(shí),常登此山,置酒吟詠?!稌x書·羊祜傳》:“ 祜 樂山水,每風(fēng)景,必造 峴山 ,置酒言詠,終日不倦?!?唐 孟浩然 《峴山送朱大去非游巴東》詩:“ 峴山 南郭外,送別每登臨。” 宋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上:“ 羊叔子 鎮(zhèn) 襄陽 ,嘗與從事 鄒湛 登 峴山 ,慨然有‘湮沒無聞’之嘆, 峴山 因是以傳。”
(2).山名。在 浙江 湖州市 南。本名 顯山 ,后避 唐中宗 ( 李顯 )諱,改名 峴山 。 宋 蘇軾 任 湖州 太守時(shí),曾登此山,有詩云:“ 吳興 勝 襄陽 ,萬瓦浮青冥。我非 羊叔子 ,愧此 峴山亭 ?!?/p>
(3).山名。在 浙江 東陽縣 南。原名 三丘山 。 晉 義熙 間 殷仲文 守 東陽 ,常登此山。后人比之 羊祜 ,因亦名 峴山 。
莫愁
古樂府中傳說的女子。一說為 洛陽 人,為 盧 家少婦。 南朝 梁武帝 《河中之水歌》:“ 河 中之水向東流, 洛陽 女兒名 莫愁 ……十五嫁為 盧 家婦,十六生兒字 阿侯 ?!绷硪徽f為 石城 人(在今 湖北省 鍾祥縣 )。《舊唐書·音樂志二》:“ 石城 有女子名 莫愁 ,善歌謡,《石城樂》和中復(fù)有‘莫愁’聲,故歌云:‘ 莫愁 在何處? 莫愁 石城 西,艇子打兩槳,催送 莫愁 來?!?宋 周邦彥 《西河·大石金陵》詞:“斷崖樹,猶倒倚, 莫愁 艇子曾繫?!?清 孫枝蔚 《無題次彭駿孫王貽上韻》之十一:“刻工不善雕 秦史 ,畫手安能寫 莫愁 。” 郁達(dá)夫 《春江感舊》詩之一:“泥落可憐雙燕子,低飛猶傍 莫愁 家?!?/p>
陳造名句,贈(zèng)送行六子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