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張恪《安定山》:
常懷玉壘李謫仙,精神浩瀚游八表。
頂摩蒼天弄白日,方丈蓬萊思清矯。
吾鄉(xiāng)夙號山水邦,縈青繚白雜蒼縹。
人間要自有佳趣。
何必陳瞷扶桑曉。
江郎秀色照閩吳,咀嚼自可忘幽悄。
爛柯山與浮云齊,突星騎石凌飛鳥。
何獨此山名未燿,無乃潛德避喧擾。
定是壺中小有天,眾星未易立譚了。
物之顯晦固有數(shù),巧歷誰能窮忽秒。
我聞雁巖古業(yè)無,山經(jīng)不載事沉杳。
后世奇秘始發(fā)見,游人足跡竟盤繞。
九華妙觀人未睹,劉郎當時眼偏瞭。
固知有物必有遇,此理甚明非深渺。
豈惟安定名不腐,自覺劉郎才力少。
我詩那能為重輕,九鼎借助鴻毛小。
群豪自可繼唐賢,聯(lián)名況有詩僧皎。
注釋參考
何獨
猶何誰,誰人。獨,猶孰。 明 李東陽 《題徐都憲椒園》詩:“人家何獨無此堂,豈有喬木參天長?” 明 李東陽 《和王直古》:“俯仰天地間,何獨無父子?”
無乃
無乃 (wúnǎi) 表示委婉反問。不是;豈不是 wouldn’t that be…? 無乃爾是過與?!墩撜Z·季氏》 無乃不可乎?!蹲髠鳌べ夜?h3>潛德謂不為人知的美德。 漢 劉歆 《遂初賦》:“□幽潛德,含理神兮?!?宋 薛季宣 《答陳同甫書》:“發(fā)潛德之幽光,某愧焉多矣?!?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固由圣主名臣表揚潛德,而 忠端 靈爽至於三百年后,猶足以感天地而動風雨?!?/p>
避喧
見“ 避喧 ”。
亦作“ 避諠 ”。謂避離喧囂的塵世。 南朝 梁 沉約 《酬謝宣城朓臥疾》詩:“從宦非宦侶,避世作避諠?!?唐 皇甫冉 《贈鄭山人》詩:“避喧心已慣,念遠夢頻成?!?宋 王安石 《寄孫正之》詩:“友中惟子長招隱,世上何人可避喧?!?明 何景明 《雨后溪園即事》詩:“開徑徒懷侶,臨流且避諠。”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山語·端州山水》:“有洞有泉,卻暑避喧,允為佳勝?!?/p>
張恪名句,安定山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