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慧遠《偈頌一百零二首》:
黃面瞿曇,雖則分疏應口。
車不橫推,文殊仗劍逼佛。
注釋參考
黃面瞿曇
猶言黃面老禪。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九三:“敢參黃面 瞿曇 句?此是森森 闕里 花?!?劉逸生 注:“《薩遮迦大經》:‘時有諸人見我如是(按 釋迦 修道時,曾嚴格節(jié)食,因此身體極度虛弱),有作斯念:沙門 瞿曇 是黑色。有作斯念:沙門 瞿曇 非黑色,乃是褐色。有作斯念:沙門 瞿曇 非黑色,亦非褐色,沙門 瞿曇 是黃金色。’故稱黃面 瞿曇 或黃面老。”
雖則
雖則 (suīzé) 雖然 nevertheless;though; although 雖則有少數(shù)黨員和少數(shù)黨的同情者曾經進行了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組織地進行過。mao{1~1}澤{1*1}東——《改造我們的學習》分疏
亦作“ 分疎 ”。1.辯白;訴說?!侗饼R書·祖珽傳》:“ 珽 自分疏,并云與 元海 素相嫌,必是 元海 譖臣。” 唐 張鷟 《游仙窟》:“娘子莫分疎?!薄吨熳诱Z類》卷六六:“信也得,不信也得,無許多氣力分疎?!?魯迅 《墳·說胡須》:“然而接著就招了改革家的反感,這也是應該的。我于是又分疏,一回,兩回,以至許多回?!?/p>
(2).指一樣一樣講清楚?!缎咽篮阊浴煽h令競義婚孤女》:“來到 賈 家,把這兩項銀子交付與 賈婆 ,分疏得明明白白?!?/p>
(3).疏遠。《北齊書·神武帝紀下》:“本望君臣一體,若合符契,不圖今日分疏到此?!?/p>
應口
(1).應聲出口,隨口。形容應對或動作、行為敏捷、迅速?!吨熳诱Z類》卷一三八:“ 汪玉山 童穉時, 喻玉泉 令他對七字對云:‘馬蹄踏破青青草?!?玉山 應口對云:‘龍爪拏開黯黯云?!?明 李東陽 《楊南里傳》:“先生幼多疾書,恍惚不能記。六七歲時,忽若有得,隨所授,輒應口成誦?!?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昝君謨 善射,閉目而射,應口而中。”
(2).猶言言行相符。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把山海似深恩掉在腦后,轉關兒便是舌頭,許了的話兒都不應口。” 元 關漢卿 《竇娥冤》第一折:“我將這婆侍養(yǎng),我將這服孝守,我言詞須應口?!?/p>
(3).適合口味。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三折:“敢酒食餚饌不應口么?”
(4).回嘴;頂嘴?!端疂G傳》第三回:“ 鄭屠 掙不起來,那把尖刀也丟在一邊,口里只叫:‘打得好!’ 魯達 駡道:‘直娘賊!還敢應口!’”
釋慧遠名句,偈頌一百零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