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卿亦復(fù)載清德,況君又似尚書公
出自宋代樓鑰《送蘇壽甫少卿赴潼川漕》:
老坡送江直入海,君今歸尋江之源。
外臺去鄉(xiāng)苦不遠(yuǎn),為持使節(jié)臨潼川。
君家家世四海聞,單于一問驚胡塵。
歸來便合上清禁,胡為日念橫峨岷。
賢哉群從傳家風(fēng),夕郎名節(jié)世所宗。
諸卿亦復(fù)載清德,況君又似尚書公。
壽皇念舊久更深,圣明親擢傳玉音。
君歸寧能及黔突,定應(yīng){1*1}召馹來追尋。
清獻入蜀攜一龜,君今數(shù)鶴同載歸。
他時未免蕙帳怨,人在西清鶴自飛。
注釋參考
諸卿
(1).古代天子和諸侯所屬的眾高級官員?!蹲髠鳌ふ压辍罚骸叭粢百n之,是委君貺於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於諸卿也。”《韓非子·內(nèi)儲說下》:“公不聽,居三月,諸卿作難,遂殺 厲公 而分其地?!?/p>
(2).古代君上對眾多臣下的稱呼?!逗鬂h書·馬武傳》:“帝后與功臣諸侯讌語,從容言曰:‘諸卿不遭際會,自度爵祿何所至乎?’”
(3).諸多年少長者?!妒酚洝の浩湮浒埠盍袀鳌贰?蚡 為諸郎” 裴駰 集解引 晉 徐廣 曰:“一云‘諸卿’。時人相號長老老者為‘諸公’,年少者為‘諸卿’,如今人相號為‘士大夫’也。”
亦復(fù)
(1).也。表示同樣?!逗鬂h書·霍谞傳》:“至於趨利避害,畏死樂生,亦復(fù)均也?!薄妒勒f新語·言語》“ 德操 曰” 南朝 梁 劉孝標(biāo) 注:“如君所言,亦復(fù)佳?!?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結(jié)構(gòu)》:“半途而廢者居多,差釐毫而謬千里者,亦復(fù)不少也?!?茅盾 《子夜》七:“弱者終不免被吞并,企業(yè)界中亦復(fù)如此?!?/p>
(2).又?!妒勒f新語·德行》“我何顏謝 桓公 ” 南朝 梁 劉孝標(biāo) 注:“一門之內(nèi),有忠與孝,亦復(fù)何恨!”
清德
高潔的品德?!逗鬂h書·列女傳·皇甫規(guī)妻》:“妾之先人,清德奕世。”《新唐書·李石傳》:“ 毛玠 以清德為 魏 尚書,而人不敢鮮衣美食,況天子獨不可為法乎?”《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弘敬 寧乏子嗣,決不敢污使君之清德?!?清 黃鷟來 《題楊人庵<總?cè)譄o著圖>》詩:“清德本 關(guān) 西,遙遙溯 華 裔?!?/p>
尚書
尚書 (Shàngshū) 中國上古歷史文件的匯編?!吧小奔础吧稀?《尚書》意即上古之書。相傳由孔丘編選而成,傳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補充進去的,如《堯典》、《皋陶謨》、《禹貢》等。西漢初存二十八篇,用當(dāng)時通行文字書寫,即《今文尚書》。另有相傳漢武帝時在孔丘住屋壁中發(fā)現(xiàn)的《古文尚書》,已佚。東晉梅賾(一作梅頤、枚頤)又偽造《古文尚書》。后來《十三經(jīng)》中的通行本,即《今文尚書》與梅氏偽書的合編,宋人開始懷疑梅氏偽書,至清漸成定論。今文各篇內(nèi)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如《盤庚》反映商代奴隸社會的情況、《禹貢》記述戰(zhàn)國時黃河、長江兩流域的地理等 Shang Shu 尚書 (shàngshū) 中國古代官名。執(zhí)掌文書奏章。作為官名,始置于戰(zhàn)國時,或稱“掌書”。秦為少府屬官,漢武帝提高皇權(quán),因尚書在皇帝左右辦事,地位逐漸重要。后各朝均有設(shè)置,清代相沿不改 a 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龂瘛?諸葛亮《出師表》 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逗鬂h書·張衡傳》 明清兩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長官 minister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兵部尚書樓鑰名句,送蘇壽甫少卿赴潼川漕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