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張镃《雜興》:
漢代嘉唐虞,欲以儒理國。
公孫談治道,純駁互失得。
廣大語尤害,開邊心莫極。
無怪淮南謀,日夜憚汲直。
東閣禮諸賢,脫粟自為食。
俗公此自文,后世有真識。
注釋參考
自文
自為文飾,掩蓋過錯。 宋 文天祥 《<指南錄>后序》:“向也,使予委骨於草莽,予雖無所愧怍,然微以自文於君親?!?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雖間引 仲尼 以自文,而踳駮不中,誕幻無稽,適所以誣蔑之。”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長素 亦知其無可幸免,於是遷就其説以自文?!?/p>
后世
后世 (hòushì) 所有相繼的世代 later ages 后世之謬其傳?!巍?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后世之君。——清· 黃宗羲《原君》 曠后世而不聞。 后世且行之?!濉?劉開《問說》 為了后世的利益 后代 later generations;descendant 后世子孫真識
猶言真知灼見。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仇遠題保母帖詩》:“世人千金求墨跡,眼前至寶同瓦礫,子能賞之乃真識?!?清 黃景仁 《清明后七日雨中宿浮槎寺》詩:“解留光yan{1*1}照我輩,真識遠勝千夫兼。”
張镃名句,雜興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