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陸游《書意》:
疏慵久已臥郊扉,暫出人間輒免歸。
梵志放花常恨晚,士師分鹿又成非。
平生舊學(xué)寧當(dāng)負(fù)?同志良箴亦重違。
說與吾兒勤念此,負(fù)禾勿恨露沾衣。
注釋參考
梵志
(1).梵語意譯。指婆羅門。 印度 古代四個種姓之一?!杜f唐書·西戎傳·天竺》:“俗皆徒跣。衣重白色,惟梵志種姓披白疊以為異?!薄斗g名義集·外道》:“婆羅門……其人種類,自云從梵天口生,四姓中勝,獨(dú)取梵名,惟五 天竺 有,餘國即無。諸經(jīng)中梵志即同此名?!?/p>
(2).梵語意譯。古 印度 一切“外道”出家者的通稱?!洞笾嵌日摗肪砦辶骸拌笾菊撸且磺谐黾彝獾馈H粲谐杏闷浞ㄕ?,亦名梵志。” 南朝 梁 蕭統(tǒng) 《同泰僧正講》詩:“若人聆至寂,寄説表真冥;能令梵志遣,亦使群魔驚?!?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健馱邏國》:“初,尊者( 脇尊者 )之為梵志師也,年垂八十,捨家染衣?!?宋 陳善 《捫虱新話·<原道>闢佛老》:“如《寳云經(jīng)》所説,菩薩善解回轉(zhuǎn)外道方便。菩薩於外道中化作七梵志、尼犍就學(xué)經(jīng)法,精進(jìn)勇猛,細(xì)密威儀,勝彼外道。”
士師
(1).亦作“ 士史 ”。古代執(zhí)掌禁令刑獄的官名?!吨芏Y·秋官·士師》:“士師之職,掌國之五禁之灋,以左右刑罰:一曰宮禁,二曰官禁,三曰國禁,四曰野禁,五曰軍禁。”《孟子·公孫丑下》:“今有sha{1-1}人者,或問之曰:‘人可殺與?’則將應(yīng)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殺之?’則將應(yīng)之曰:‘為士師,則可以殺之。’”《鹖冠子·王鈇》:“不待士史, 蒼頡 作書,故后世莫能云其咎?!?陸佃 注:“士,李官也。太古無法而治,不立士史,不造書契,而至德玄同,使由之者不能知,知之者不能名,尚何議其咎也哉?!薄犊鬃蛹艺Z·致思》:“ 季羔 為 衛(wèi) 之士師,刖人之足?!?王肅 注:“獄官?!?章炳麟 《官制索隱》:“蓋太古治民之官,獨(dú)有士師而已……邦國有獄,士師遣其屬官就地聽之?!?/p>
(2).兵眾,軍隊?!抖Y記·曲禮上》:“前有車騎,則載飛鴻;前有士師,則載虎皮?!?鄭玄 注:“士師,謂兵眾?!?孔穎達(dá) 疏:“士師,兵眾也?;⑹峭停啾娭?。若見前有兵眾,則舉虎皮於竿首,使兵眾見以為防也。” 孫希旦 集解:“愚謂既言車騎,又言士師,則士師謂徒兵也?!?南朝 宋 顏延之 《陽給事誄》:“士師奔擾,棄軍爭免,而 瓚 誓命沉城,佻身飛鏃,兵盡器竭,斃于旗下?!?/p>
分鹿
(1).《列子·周穆王》謂: 鄭 人有薪于野者,斃奔鹿而藏諸隍中,覆以蕉葉。俄而忘其藏處,遂以為夢。而沿途誦其事。傍人有聞?wù)?,因其言而取之。薪者是夜真夢藏鹿之處及得鹿之人。次日晨按所夢往索,及涉訟。士師遂中分其鹿予此二人。后因以“分鹿”喻將真作夢,將夢作真,錯亂顛倒。 宋 黃庭堅 《和劉景文》詩:“分鹿誰覺夢,亡羊路南北?!?/p>
(2).猶逐鹿。謂國家政權(quán)瓦解之時,群雄乘機(jī)起而爭奪天下。 宋 劉克莊 《賀新郎·題蒲澗寺》詞:“歷歷 漢 初 秦 季事,山下瓜猶未熟。過眼見、羣雄分鹿?!眳⒁姟?逐鹿 ”。
陸游名句,書意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金輿玉輦無行跡,風(fēng)雨惟知長綠苔。
- 一為趨走吏,塵土不開顏作者:白居易作品:周至縣北樓望山 自此后詩為畿尉時作。
- 小小園亭細(xì)細(xì)風(fēng),千枝淺白間深紅
- 江亭昔造懷寧海,石屋今居似瀨鄉(xiāng)作者:張繼先作品:答太守虞察院游仙巖詩
- 宗英佐雄郡,水陸相控帶
- 池上分行種,公庭覺少塵作者:曹松作品:顧少府池上(一作顧少府池亭葦)
- 田秧浸綠白鷺立,內(nèi)史出喜嘉賓從作者:梅堯臣作品:送宣州簽判馬屯田兼寄知州邵司勛
- 飄然乘風(fēng)游九州,朅渡西海薄中土
- 少華中峰寺,高秋眾景歸作者:張喬作品:游華山云際寺(一作游少華山甘露寺)
- 翩聯(lián)桂花墜秋月,孤鸞驚啼商絲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