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晏殊《玉樓春·春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譯文
在綠楊垂柳、芳草萋萋的長亭古道上,他好像情侶輕易地拋下我就登程遠(yuǎn)去。樓頭的鐘聲驚醒了五更的殘夢,心頭的離愁就像灑在花底的三月春雨。
無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惱,一寸相思愁緒竟化作了萬縷千絲。天涯地角再遠(yuǎn)也有窮盡終了那一天,只有懷人的愁思卻是無限綿長、沒有盡期啊。
注釋
⑵長亭路:送別的路。長亭:古代驛路上建有供行人休息的亭子?!栋滋罚骸笆镆婚L亭,五里一短亭?!?br>⑶年少拋人:人被年少所拋棄,言人由年少變?yōu)槟昀稀?br>⑷殘夢:未做完的夢。
⑸五更鐘、三月雨:都是指思念人的時候。
⑹一寸:指愁腸。還:已經(jīng)。千萬縷:千絲萬縷。比喻離恨無窮。
賞析
凄凄的哀怨與靜靜的相思是晏殊這首詞所歌詠的主題。它不僅飽含著詞人對離愁別怨的感嘆,更婉轉(zhuǎn)地表明了深切的人生哲理。
“綠楊芳草長亭路”,上片起句寫春景、別亭和去路,用以襯托人的感情。因為就是在這芳草連天、綠楊茂密的長亭外、古道邊,那年少的游子與自己的心上人告別了。無邊的“綠楊芳草”所描繪出的一派春光春景,給離別愁怨的抒發(fā)創(chuàng)造了廣闊的空間。次句“年少拋人容易去”,是寫一位少年在未解離情之苦時,離別總是那樣匆忙和輕而易舉。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他深感惋惜。“容易”二字里既有著少年對昔日的追悔,也有著他至今依舊的尋覓。“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情三月雨”二句,極寫相思之苦,哀怨之切。殘夢依稀,鐘鼓傷情;細(xì)雨迷蒙,離情更苦,這正是那被拋棄的真情的悲哀。這兩句不僅有著音節(jié)對仗工整之妙,更表現(xiàn)了幽咽婉轉(zhuǎn)的意境之美。chan{1|1}綿含蓄的輕歌低嘆,真切渾成的著意抒發(fā),把暮春三月的細(xì)雨,五更的殘夢,樓頭離人花下的寂寞,連同所有的相思都勾連成一片,縹渺輕飏,茫茫無際。
下片起首二句,“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強(qiáng)烈的對比,把那夢魂牽繞的深情寫了出來。前一句直言多情苦,并且認(rèn)定這種痛苦又遠(yuǎn)非“無情”所能代的;即使自身想得到解脫,作者的無情也只能是“多情卻似總無情”的“無情”,因此依舊無法排遣那無盡的相思之苦?!耙淮邕€成千萬縷”,極言多情。一寸情思尚可化為千萬縷的情絲,那么無盡的多情,會化為無數(shù)情絲。這二句欲揚(yáng)先抑,故意寫出“無情”的“不似”,用以突出多情之苦?!疤煅牡亟怯懈F時,只有相思無盡處。”這兩句詞是說無盡的情思天長地久,萬古長存。正像李后主所說的“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一切萬物都會有窮盡之時,而唯有那人間的真情才永無休止,永無盡頭。因而這無盡的相思,才值得永遠(yuǎn)地歌吟。
晏殊名句,玉樓春·春恨名句
- 云動精神衡岳去,向君山、帝樂鏘韶濩
- 寒日南宮晚,閑吟半醉歸。
- 懿茲南海華,來與北壤俱。作者:孟郊作品:和宣州錢判官使院廳前石楠樹
- 錯揮制錦刀,戲作編氓創(chuàng)作者:顏發(fā)作品:待潮顧浦宿耕者張欽舍
- 梁苑草深平似熨,秦關(guān)山暖翠如薰作者:鄭獬作品:和張公達(dá)暮春寄宋使君
- 靜夜披黃卷,青藜照五行
- 一片蒼珪紫玉,幾回秋雨春風(fēng)作者:喻良能作品:磬湖居士得片石于斗坡山其長五尺其廣一尺有
- 蒲坂之城在其涯,渠渠碧瓦十萬家作者:梅堯臣作品:寄題知儀州太保蒲中書齋
- 留月不掩戶,招風(fēng)長倚欄
- 因嗟翳日塵凝榭,更吊沈槍臥綠苔作者:王洋作品:和伯氏韻贈王元明元明舊親予叔行也今死於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