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陸游《將至京口》:
臥聽金山古寺鍾,三巴昨夢(mèng)已成空。
船頭坎坎回帆鼓,旗尾舒舒下水風(fēng)。
城角危樓晴靄碧,林間雙塔夕陽(yáng)紅。
銅瓶愁汲中水,不見茶山九十翁!
注釋參考
金山
(1).產(chǎn)金之山。《南史·海南諸國(guó)·林邑國(guó)》:“其國(guó)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p>
(2).比喻人的儀表英俊、德行崇高。《梁書·朱異傳》:“﹝ 異 ﹞器宇弘深,神表峯峻。金山萬丈,緣陟未登;玉海千尋,窺映不測(cè)?!?/p>
(3).西方之山。《后漢書·馮衍傳下》:“躍青龍於滄海兮,豢bai{1*1}虎於金山?!?李賢 注:“金山,西方之精也?!?/p>
(4).山名。在 江蘇省 鎮(zhèn)江市 西北。古有 氐父 、 獲苻 、 伏牛 、 浮玉 等名, 唐 時(shí) 裴頭陀 獲金于江邊,因改名。 南宋 韓世忠 敗 金兀朮 于此山下。 元 薩都剌 《江城玩雪》詩(shī):“千重 鐵甕 成銀甕,一夜 金山 換玉山。” 清 陳維崧 《添字昭君怨·夜泊鑾江》詞:“一點(diǎn) 瓜洲 玉糅,半笏 金山 雪透?!?/p>
(5).山名。在今 上海市 松江縣 附近海中。 宋 吳聿 《觀林詩(shī)話》:“ 華亭 并海有 金山 ,潮至則在海中,潮退乃可游山。有 寒穴泉 ,甘冽與 惠山 相埒?!?/p>
三巴
(1).古地名。 巴郡 、 巴東 、 巴西 的合稱。相當(dāng)今 四川 嘉陵江 和 綦江 流域以東的大部地區(qū)。 晉 常璩 《華陽(yáng)國(guó)志·巴志》:“ 建安 六年, 魚復(fù) 蹇允 白 璋 爭(zhēng) 巴 名, 璋 乃改 永寧 為 巴郡 ,以 固陵 為 巴東 ,徙 羲 為 巴西 太守,是為 三巴 。”《資治通鑒·晉安帝元興三年》:“ 玄 以 桓希 為 梁州 刺史,分命主將戍 三巴 以備之?!?胡三省 注:“ 三巴 , 巴郡 、 巴東 、 巴西 也。 杜佑 曰: 渝州 ,古 巴國(guó) ,謂之 三巴 。以 閬 、 白 二水東南流,曲折三迴,如‘巴’字也?!?/p>
(2).多泛指 四川 。 唐 楊炯 《后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遵 文翁 之遺訓(xùn),學(xué)富 三巴 ?!?明 施敬 《巴陽(yáng)夜泊》詩(shī):“獨(dú)棹 三巴 夜,秋高片月孤。” 黃鈞 《自成都?xì)w舟中作》詩(shī):“久客 三巴 事可哀, 錦江 七月放船回?!?/p>
陸游名句,將至京口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黃山僅見其腳,惜未一瞻面目。
- 平明出南門,將以語(yǔ)所知作者:徐璣作品:述夢(mèng)寄趙紫芝
- 春風(fēng)到耳鰲頭選,尚可扶衰候馬前作者:劉克莊作品:次鄉(xiāng)守趙計(jì)院鹿鳴韻
- 潔似僧巾白氎布,暖于蠻帳紫茸氈作者:蘇軾作品:次韻柳子玉二首 紙帳
- 應(yīng)是錢塘醉未醒,翻海胥濤騁游戲
- 知文知武,染衣將相也
- 道遠(yuǎn)志所畢,矣驅(qū)亦忘疲作者:王令作品:壬辰三月二十一日讀李翰林墓銘云以任俠為事
- 今日都無病,移盆看菊花作者:方回作品:丙申重九前后得今日都無病一句成十首
- 日光自搖水,天靜本無風(fēng)作者:楊萬里作品:四月四日午,初出浙東界入信州永豐界
- 荒山明月,下有云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