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使清齋十二時(shí)
出自元代許有壬《南鄉(xiāng)子》:
暑室困蒸炊。
呼鶴前來聽詠詩。
鶴告不餐空碌碌,隨雞。
諸仆無恩但有威。
云海夙相期。
忍使清齋十二時(shí)。
主者不才今遣汝,調(diào)饑。
騎去揚(yáng)州
注釋參考
清齋
(1).謂舉行祭祀或典禮前潔身靜心以示誠敬?!杜f唐書·禮儀志四》:“其太尉行事前一日,於致齋所具羽儀鹵簿,公服引入,親授祝版,乃赴清齋所?!?唐 顧云 《華清詞》詩:“相公清齋朝蕊宮,太上符籙龍蛇蹤?!薄段渫醴ゼq平話》卷下:“ 文王 清齋三日,沐浴圣體。第三日, 文王 宣文武排鑾駕再去求賢?!?/p>
(2).謂素食,長齋。 晉 支遁 《五月長齋》詩:“令月肇清齋,德澤潤無疆。” 唐 王維 《積雨輞川莊作》詩:“山中習(xí)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清 唐孫華 《恕堂再次前韻見贈(zèng)復(fù)次韻答之》:“中夜饑腸自雷轉(zhuǎn),清齋三月常無鹽?!?/p>
(3).清靜之室。 郁達(dá)夫 《鹽原日記詩抄》之二:“何人解得山居樂,六月清齋午夢(mèng)涼。”
十二時(shí)
(1).古時(shí)分一晝夜為十二時(shí),以干支為記?!蹲髠鳌ふ压迥辍?杜預(yù) 注有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shí)、隅中、日中、日映、晡時(shí)、日入、黃昏、人定等名目,雖不立十二支之目,但已分十二時(shí)。至以十二支記時(shí),《南齊書·天文志》始有之。參閱 清 趙翼 《陔馀叢考·一日十二時(shí)始于漢》、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昭公五年》“十時(shí)”注。
(2).猶言一晝夜,全天。 唐 王維 《送楊長史赴果州》詩:“鳥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時(shí)。”《宋史·葛邲傳》:“十二時(shí)中,莫欺自己?!?/p>
(3).詞牌名。亦稱“ 十二時(shí)慢 ”。 宋 鼓吹四曲之一,雙調(diào)或三段,有平韻、仄韻兩調(diào),四體。又為《憶少年》的別名,雙調(diào)四六或四七字兩體。
(4).曲牌名。屬南曲商調(diào)。字?jǐn)?shù)與詞牌不同。用作引子。另南曲曲牌《尾聲》一般為十二板,故亦有《十二時(shí)》之稱。
許有壬名句,南鄉(xiāng)子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