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戴復(fù)古《題梅嶺云封四絕》:
淮南得道嶺南行,嶺上回頭作麼生。
傳得祖師心印了,缽盂何必與人爭。
注釋參考
祖師
祖師,祖師爺 (zǔshī,zǔshīyé) 學(xué)術(shù)或技藝上創(chuàng)立派別的人 the founder of a school of learning,a craft,etc. 佛教、道教中創(chuàng)立宗派的人 the founder of a sect of Buddhism of Taoism心印
(1).佛教禪宗語。謂不用語言文字,而直接以心相印證,以期頓悟?!秹?jīng)·頓漸品》:“師曰:‘吾傳佛心印,安敢違於佛經(jīng)?!?唐 韓偓 《江岸閑步》詩:“立談禪客傳心印,坐睡漁師著背蓬。” 宋 王禹偁 《寄贊寧上人》詩:“眉毫久別應(yīng)垂雪,心印休傳本似灰?!?明 寓山居士 《魚兒佛》第三折:“心印非遙,只在本來還照?;仡^早,認(rèn)得胎胞儘,四大皆安好?!?/p>
(2).理學(xué)家借以指對(duì)圣人學(xué)說在心性上的領(lǐng)會(huì)。 明 王守仁 《<大學(xué)>問》:“此格致誠正之説,所以闡 堯 舜 之正傳而為 孔氏 之心印也?!?/p>
(3).泛指內(nèi)心有所領(lǐng)會(huì)。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記》:“而二美意皆屬予,微露拒 程 之意, 程子 亦心印?!?/p>
(4).心心相印。 沉從文 《菜園》:“只能心印默契,不可言傳?!?/p>
(5).拆字術(shù)。 宋 郭若虛 《圖畫見聞志·論氣韻非師》:“且如世之相押字之術(shù),謂之心印。本自心源,想成形跡,跡與心合,是之謂印。爰及萬法,緣慮施為,隨心所合,皆得名印。”
缽盂
亦作“缽釪”。僧人的食器。亦指傳法之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yù)》:“ 王 劉 聽 林公 講, 王 語 劉 曰:‘向高坐者,故是兇物?!瘡?fù)更聽, 王 又曰:‘自是鉢釪后 王 何 人也?’” 唐 岑參 《太白胡僧歌》:“窗邊錫杖解兩虎,牀下鉢盂藏一龍。”《西游記》第五三回:“圣僧啊,這鉢盂飯是 孫大圣 向好處化來的。”
何必
何必 (hébì)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be not necessary;there is no need;why 何必去那么早與人
合乎民意取得人心。《國語·越語下》:“持盈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jié)事者與地?!?韋昭 注:“與人,取人之心也?!薄豆茏印ば蝿荨罚骸俺譂M者與天,安危者與人?!?尹知章 注:“能安危者,則與人合?!?/p>
戴復(fù)古名句,題梅嶺云封四絕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7培根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