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樓鑰《贈相手文李道人》:
生有文在手,縱橫殆天予。
其閒動成字,往往傳自古。
舜褎梁武武,老十子貢五。
季友太叔虞,仲子竟歸魯。
仲弓有鉤文,宰我亦握戶。
敏士自文雅,習道本因輔。
鄧淵彭神符,瑣瑣不足數(shù)。
李郃陶士衡,三公皆定數(shù)。
白帝矜奇瑞,見誚漢世祖。
何為言禍福,歷歷如君語。
自言傳希夷,妙處勝貌取。
見手知國封,況此細紋縷。
研油燎旃檀,始見掌中虜。
何如一覽頃,坐談樂與苦。
老我縮袖閒,不復(fù)煩推步。
子其訪塵中,英杰在何許。
注釋參考
自文
自為文飾,掩蓋過錯。 宋 文天祥 《<指南錄>后序》:“向也,使予委骨於草莽,予雖無所愧怍,然微以自文於君親?!?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雖間引 仲尼 以自文,而踳駮不中,誕幻無稽,適所以誣蔑之?!?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長素 亦知其無可幸免,於是遷就其説以自文?!?/p>
道本
(1).立身行道、經(jīng)世致用的根本?!吨芏Y·地官·師氏》:“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本,二曰敏德以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惡?!?賈公彥 疏:“至德以為道本者,至德為至極之德,以為行道之本也。”《三國志·魏志·明帝紀》:“其郎吏學(xué)通一經(jīng),才任牧民,博士課試,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華不務(wù)道本者,皆罷退之?!?/p>
(2).儒家思想與主張的根本。《漢書·藝文志》:“ 唐 虞 之隆, 殷 周 之盛, 仲尼 之業(yè),已試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廟碑》:“惟公探夫子之志,考有國之制,光施彝典,革正道本?!?/p>
(3).道家思想與主張的根本。 南朝 齊 張融 《門論》:“昔有鴻飛天道,積遠難亮, 越 人以為鳬, 楚 人以為乙。人自 楚 越 耳,鴻常一鴻乎?澄本雖一,吾自俱宗其本,鴻跡既分,吾已翔其所集,汝可專尊於佛跡而無侮於道本。” 南朝 齊 周颙 《難張長史<門論>》:“ 周 之問曰:‘足下專尊佛跡,無侮道本,吾則心持釋訓(xùn),業(yè)愛儒言,未知足下雅意,佛儒安在為當?’” 吳越 錢鏐 《天柱觀記》:“洎大 唐 創(chuàng)業(yè),以 玄元皇帝 為祖宗,崇尚玄風,恢張道本?!?/p>
(4).真性;本來面目。 元 楊暹 《劉行首》第一折:“我著你托化在雨云鄉(xiāng),還宿債在鶯花陣,休迷卻前生道本?!?/p>
樓鑰名句,贈相手文李道人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7御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