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鳳高飛挽不留,轅駒仗馬轉(zhuǎn)堪羞
出自宋代胡仲弓《吳潘二臺官以直言左遷董夕郎亦以薦賢之故相》:
三鳳高飛挽不留,轅駒仗馬轉(zhuǎn)堪羞。
明朝封事排閶闔,公認(rèn)從來在士流。
注釋參考
三鳳
(1). 唐 薛元敬 有文學(xué),少與 薛收 及 收 族兄 德音 齊名,時(shí)人謂之“ 河?xùn)| 三鳳”。見《舊唐書·薛元敬傳》。 明 李東陽 《林亨大修撰得第四男用舊韻賀之》:“三鳳豈須夸 薛氏 ,八龍今已半 荀家 ?!?/p>
(2). 明 張?zhí)?字 亨父 , 太倉 人; 陸釴 字 鼎儀 , 崑山 人; 陸容 字 文量 ,亦 太倉 人。三人少齊名,號“ 婁東 三鳳”。見《明史·文苑傳二·張?zhí)贰?/p>
飛挽
見“ 飛芻輓粟 ”。
轅駒
見“ 轅下駒 ”。
仗馬
(1).皇帝儀仗隊(duì)所用的馬。裝飾華麗,通常用于朝會、祀典、出巡等。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今謂之殿門天武官,極天下長人之選,八人。上御前殿,則執(zhí)鉞立于 紫宸門 下,行幸則為禁圍門,行于仗馬之前?!?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三卷:“西面bai{1*1}虎旗一、五星旗五、五鳳旗十。仗馬每面三疋,每疋御龍官四人?!?/p>
(2).比喻坐享俸祿而不敢言事之官。語出《新唐書·奸臣傳·李林甫》:“ 林甫 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寵市權(quán),蔽欺天子耳目,諫官皆持祿養(yǎng)資,無敢正言者。補(bǔ)闕 杜璡 再上書言政事,斥為 下邽 令。因以語動其餘曰:‘明主在上,羣臣將順不暇,亦何所論?君等獨(dú)不見立仗馬乎?終日無聲,而飫三品芻豆;一鳴,則黜之矣。后雖欲不鳴,得乎?’由是諫爭路絶。” 清 王九齡 《竊祿》詩:“無聲慚仗馬,有淚對刑書?!?/p>
胡仲弓名句,吳潘二臺官以直言左遷董夕郎亦以薦賢之故相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