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風振薄俗,清教敘彝倫
出自唐代任希古《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懷》:
豐野光三杰,媯庭贊五臣。
綈緗歌美譽,絲竹詠芳塵。
圣歷開環(huán)象,昌年降甫申。
高門非舍筑,華構豈垂綸。
鳳邸摶霄翰,龍池躍海鱗。
玉鼎升黃閣,金章謁紫宸。
禮闈通政本,文昌總國均。
調風振薄俗,清教敘彝倫。
星回應緹管,日御警寅賓。
葉上曾槐變,花發(fā)小堂春。
思掛五都冕,言訪北山巾。
赫赫容臺上,千祀耀平津。
注釋參考
調風
(1).條風。八風之一。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中·佛馱跋陀羅》:“舶主曰:‘客行惜日,調風難遇,不可停也。’”《左傳·隱公五年》“夫舞所以節(jié)八音而行八風” 唐 孔穎達 疏:“《易緯通卦驗》云:‘立春調風至。’”參見“ 條風 ”。
(2).整頓風俗。 唐 任希古 《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懷》:“調風振薄俗,清教敘彝倫?!?/p>
薄俗
輕薄的習俗,壞風氣。《漢書·元帝紀》:“民漸薄俗,去禮義,觸刑法,豈不哀哉!”《晉書·虞預傳》:“窮奢竭費謂之忠義,省煩從簡呼為薄俗,轉相放效,流而不反?!?宋 蘇舜欽 《奉酬公素學士見招之作》詩:“人生交分恥茍合,貴以道義久可要,薄俗盈虛逐勢利,清風緜邈日已凋?!?清 唐孫華 《哭顧觀廬侍郎》詩:“共惜斯人沒,誰令薄俗敦?”
清教
(1).使教化清明?!度龂尽の褐尽は暮钚鳌罚骸胺蛴褰虒忂x,在明其分敘,不使相涉而已?!?/p>
(2).高明的教誨。對人的意見的尊稱。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拂珊圖》:“題奉 秋畦老先生 清教?!?瞿秋白 《餓鄉(xiāng)紀程》十一:“然而我們同領事同行,同住在一車上,談及 中 俄 外交,所聆諸位領事的清教,又是‘純粹的 中國 式答案’?!?/p>
彝倫
(1).常理;常道。《書·洪范》:“王乃言曰:‘嗚呼, 箕子 !惟天陰騭下民,相協(xié)厥居,我不知其彝倫攸敘。’” 蔡沉 集傳:“彝,常也;倫,理也?!?晉 葛洪 《抱樸子·名實》:“放斧斤而欲雙巧於 班 墨 ,忽良才而欲彝倫之攸敍,不亦難乎!” 宋 朱熹 《<大學章句>序》:“夫以學校之設,其廣如此,教之之術,其次第節(jié)目之詳又如此,而其所以為教,則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餘,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倫之外,是以當世之人,無不學。”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彝倫》:“彝倫者,天地人之常道……不止 孟子 之言人倫而已。能盡其性,以至能盡人之性,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而彝倫敘矣。”
(2).指倫常。 陳獨秀 《孔子之道與現(xiàn)代生活》:“道德彝倫,又焉能外?”
(3).謂成為表率、成為典范?!段簳づ沓峭踣膫鳌罚骸白怨沤y(tǒng)天位主,曷常不賴明師,仗賢輔,而后燮和陰陽,彝倫民物者哉?” 唐 楊炯 《庭菊賦》:“ 鐘太傅 之家聲,彝倫 魏 室,道合鹽梅,功成輔弼?!?/p>
(4).指銓選官吏?!侗笔贰の杭o四·世宗宣武帝》:“中正所銓,但為門第,吏部彝倫,仍不才舉。八坐可審議往代擢賢之體,以令才學并申,資望兼致?!?/p>
任希古名句,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懷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