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十良馬,不若得一伯樂(lè);得十良劍,不若得一歐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
出自先秦 呂不韋《呂氏春秋·論·不茍論》:
摘自《呂氏春秋·論·不茍論》
解釋:得到十匹好馬,不如得到一個(gè)善于相馬的人;得到十把好劍,不如得到一個(gè)善于鑄劍的人;得到千里土地,不如得到一個(gè)圣人。
原文摘要:
之,曰‘蓋聞之於子虎,請(qǐng)賞子虎?!弊踊⒃唬骸把灾?,行之難,臣言之者也?!惫唬骸白訜o(wú)辭?!编S子虎不敢固辭,乃受矣。凡行賞欲其博也,博則多助。今虎非親言者也,而賞猶及之,此疏遠(yuǎn)者之所以盡能竭智者也。晉文公亡久矣,歸而因大亂之馀,猶能以霸,其由此歟。【贊能】二曰:賢者善人以人,中人以事,不肖者以財(cái)。得十良馬,不若得一伯樂(lè);得十良劍,不若得一歐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舜得皋陶而舜授之,湯得伊尹而有夏民,文王得呂望而服殷商。夫得圣人,豈有里數(shù)哉?管子束縛在魯,桓公欲相鮑叔。鮑叔曰:“吾君欲霸王,則管夷吾在彼。臣弗若也?!被腹唬?“夷吾,寡人之賊也,射我者也,不可?!滨U叔曰:“夷吾,為其君射人者也。君若得而臣之,則彼亦將為君射人。”桓公不聽(tīng),強(qiáng)相鮑叔。固辭讓,而相
注釋參考
良馬
駿馬?!对?shī)·鄘風(fēng)·干旄》:“素絲紕之,良馬四之?!薄赌印びH士》:“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yuǎn)。” 三國(guó) 魏 曹丕 《善哉行》之一:“策我良馬,被我輕裘,載馳載驅(qū),聊以忘憂?!?/p>
不若
不若 (bùruò) 即不如 not as good as;not equal to;not up to;had better;would rather 不若與人?!睹献印ち夯萃跸隆?曾不若孀妻弱子?!读凶印珕?wèn)》得一
(1).得道?!独献印罚骸拔糁靡徽撸禾斓靡灰郧澹坏氐靡灰詫?;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wàn)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王弼 注:“一,數(shù)之始而物之極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呂氏春秋·論人》:“無(wú)以害其天則知精,知精則知神,知神之謂得一。凡彼萬(wàn)形,得一后成?!?高誘 注:“一,道也。天道生萬(wàn)物,萬(wàn)物得一乃(后)成也?!薄冻o·遠(yuǎn)游》:“奇 傅説 之託辰星兮,羨 韓眾 之得一?!?王逸 注:“喻古先圣獲道純也。”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承前王之清誨,曰天道之無(wú)親;澄得一以作鑒,恒輔善而佑仁。”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皇夏》:“得一惟清,於萬(wàn)斯寧。”
(2).天的代稱。 唐 無(wú)名氏 《鴻慶寺碑》:“上奉得一,下及七世父母,法界眾生?!?/p>
伯樂(lè)
伯樂(lè) (Bólè) 相傳春秋時(shí)秦國(guó)人,名孫陽(yáng)以善相馬著稱?,F(xiàn)在引申為善于發(fā)現(xiàn)、推薦、培養(yǎng)和使用人才的人,“伯樂(lè)”不但指?jìng)€(gè)人,還可以用于集體 Bole,the horse connoiseur 世有伯樂(lè),然后有千里馬?!?唐· 韓愈《雜說(shuō)》歐冶
(1).即 歐冶子 。 春秋 時(shí)著名鑄劍工。《呂氏春秋·贊能》:“得十良劍,不若得一 歐冶 ?!?漢 桓寬 《鹽鐵論·通有》:“ 公輸子 以規(guī)矩, 歐冶 以熔鑄?!?晉 葛洪 《抱樸子·尚博》:“雖有擬斷之劍,猶謂之不及 歐冶 之所鑄也。”
(2).借指鑄劍工。 唐 裴夷直 《觀淬龍泉?jiǎng)Α吩?shī):“ 歐冶 將成器, 風(fēng)胡 幸見(jiàn)逢?!?明 王錂 《春蕪記·說(shuō)劍》:“因此上向爐邊 歐冶 ,早成就匣里純鉤?!?/p>
得地
(1).得到土地?!蹲髠鳌こ晒辍罚骸白拥闷鋰?guó)寶,我亦得地,而紓于難,其榮多矣。”《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秦 兵不獘而多得地,是彊 秦 而弱 趙 也?!?/p>
(2).得到適宜生長(zhǎng)的土壤?!端囄念?lèi)聚》卷八八引 南朝 梁 沉約 《高松賦》:“鬱彼高松,棲根得地?!?唐 杜甫 《病柏》詩(shī):“出非不得地,蟠據(jù)亦高大。” 宋 曹組 《好事近·梅》詞:“ 江 南得地故先開(kāi),不待有飛雪?!?/p>
(3).謂發(fā)跡。 元 李壽卿 《伍員chui{1*1}簫》第四折:“我父親其時(shí)便説,有一子是個(gè)村廝憨郎,久以后你須得地,略把眼照覻休忘?!?元 無(wú)名氏 《馬陵道》楔子:“ 龐涓 久后得地呵,此人是個(gè)短見(jiàn)薄識(shí),絶恩絶義的人。”
千里
千里 (qiānlǐ) 指千里馬 the winged steed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圣人
圣人 (shèngrén) 德高望重、有大智、已達(dá)到人類(lèi)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時(shí)也專指孔子 sage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yuǎn)矣。——唐· 韓愈《師說(shuō)》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韓非子·五蠹》 封建時(shí)代對(duì)君主的尊稱 emperor 待圣人之出而投繯道路,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呂不韋名句,呂氏春秋·論·不茍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