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衽通華語,名王接右賢
出自宋代梅堯臣《送王省副寶臣北使》:
紫服黃金帶,銀鞍翠錦韉。
犯寒辭漢省,持禮入胡天。
左衽通華語,名王接右賢。
舊山回可記,碣石與燕服。
注釋參考
華語
華語 (Huáyǔ) 指漢語 Chinese名王
1.指古代少數(shù)民族聲名顯赫的王。 2.泛指皇族有封號的王。右賢
(1).猶先賢。有才德的前輩。 南朝 梁 江淹 《讓太傅揚(yáng)州牧表》:“臣才慙右賢,功愧上烈。”
(2).尚賢,尊崇賢能。 唐 李翰 《河中鸛鵲樓集序》:“ 河南 尹 趙公 受帝新命,宣風(fēng) 三晉 ,右賢好事,游人若歸?!?/p>
(3). 漢 時 匈奴 貴族有左賢王、右賢王之號,右賢王亦省稱為“右賢”。 唐 王維 《送韋評事》詩:“欲逐將軍取右賢,沙場走馬向 居延 。”
梅堯臣名句,送王省副寶臣北使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