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張栻《和宇文正甫探梅》:
天與孤清迥莫鄰,只砂空谷伴幽人。
千林掃跡愁無那,一點(diǎn)橫梢眼便親。
顧影莫驚身易老,哦詩尚覺句能新。
幾多生意冰霜里,說與夭桃自在春。
注釋參考
清迥
(1).亦作“ 清逈 ”。清明曠遠(yuǎn)。 南朝 宋 鮑照 《舞鶴賦》:“鐘浮曠之藻質(zhì),抱清迥之明心。”迥,一本作“ 逈 ”。 唐 張九齡 《秋夕望月詩》:“清迥 江 城月,流光萬里同?!?明 何景明 《畫鶴賦》:“志清逈而內(nèi)真,儀皎潔而外宣。” 清 包世臣 《與楊季子論文書》:“足下性嗜古書,尤耽 齊 梁 諸子,而下筆顧清迥柔厚,駸駸有 西漢 之意?!?/p>
(2).清越而有回聲。 唐 李涉 《題清溪鬼谷先生舊居》詩:“寂寞天籟息,清迥鳥聲曙。” 后蜀 魏承班 《玉樓春》詞:“聲聲清迥遏行云,寂寂畫梁塵暗起?!?/p>
空谷
空曠幽深的山谷。多指賢者隱居的地方。《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孔穎達(dá) 疏:“賢者隱居,必當(dāng)潛處山谷。”《晉書·龔玄之傳》:“夫哲王御世,必搜揚(yáng)幽隱。故空谷流縶維之詠,丘園旅束帛之觀。” 宋 蘇軾 《謫居三適·夜臥濯足》詩:“今我逃空谷,孤城嘯鵂鶹?!?鄭澤 《佩忍初來長沙游麓山即席奉贈》詩:“幽蘭散芬芳,搴為空谷酬?!?/p>
幽人
(1).幽隱之人;隱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孔穎達(dá) 疏:“幽人貞吉者,既無險難,故在幽隱之人守正得吉。”《后漢書·逸民傳序》:“ 光武 側(cè)席幽人,求之若不及?!?清 顧炎武 《與胡處士庭訪北齊碑》詩:“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戶?!?/p>
(2).指幽居之士。 宋 蘇軾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詩:“幽人無事不出門,偶逐東風(fēng)轉(zhuǎn)良夜。”
張栻名句,和宇文正甫探梅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