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鄭獬《雷震》:
四月老陽盡,蟄雷方發(fā)聲。
七月連大雨,碾天三日鳴。
夜或發(fā)狂震,臥者皆起驚。
奔電曄然作,忽如烈火明。
高樹大百尺,霹倒燒其根。
往往光曜中,時見怪物形。
飛雹大如指,萬弩相奔傾。
椎擊鳥雀群,掩地交縱橫。
雷者主號令,為天之常經。
奮豫既過時,及此何匉訇。
無乃號令失,安得四時平。
春秋書震電,推之在五行。
天道儻可信,使我心不寧。
注釋參考
七月
《詩·豳風》中的一首。反映 西周 農奴終年辛勞而不得溫飽的苦況。全詩八章八十八句,為《國風》中第一長篇。 南朝 齊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無衣無褐,必盈《七月》之嘆?!?宋 梅堯臣 《依韻吳沖卿秋蟲》:“今者《秋蟲》篇,不異《七月》章?!?清 王鳴盛 《蛾術編·詩序》:“蓋,《詩》有詠古而意在傷時者,《七月》、《信南山》、《采菽》之類是也。”
大雨
(1).降雨量較大的雨。亦指下大雨。《春秋·隱公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電?!薄妒酚洝り惿媸兰摇罚骸皶齑笥辏啦煌??!?/p>
(2).現(xiàn)我國氣象觀測規(guī)定,一小時內的雨量在8.0毫米以上的雨,或二十四小時內的雨量為25.0--49.9毫米的雨為大雨。
三日
(1).三天?!兑住ばM》:“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p>
(2).一個月的第三天。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二月三日, 丕 白:歲月易得,別來行復四年?!?/p>
(3).指三月三日上巳節(jié)。 晉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詩:“聊為三日游,方駕結龍旂?!?/p>
鄭獬名句,雷震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