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歿欲歸葬,百姓遮路岐
出自唐代白居易《秦中吟十首。立碑》:
勛德既下衰,文章亦陵夷。
但見山中石,立作路旁碑。
。
銘勛悉太公,敘德皆仲尼。
復(fù)以多為貴,千言直萬貲。
。
為文彼何人,想見下筆時。
但欲愚者悅,不思賢者嗤。
。
豈獨賢者嗤,仍傳后代疑。
古石蒼苔字,安知是愧詞。
。
我聞望江縣,麹令撫煢嫠。
在官有仁政,名不聞京師。
。
身歿欲歸葬,百姓遮路岐。
攀轅不得歸,留葬此江湄。
。
至今道其名,男女涕皆垂。
無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
注釋參考
歸葬
[bury in sb's homeland] 指把尸體運回故鄉(xiāng)埋葬
先塋在杭,江廣河深,勢難歸葬,故請母命而寧汝于斯,便祭掃也。——清· 袁枚《祭妹文》
詳細(xì)解釋人死后將尸體運回故鄉(xiāng)埋葬?!妒酚洝す懿淌兰摇罚骸?悼公 死於 宋 ,歸葬?!?唐 韓愈 《董府君墓志銘》:“明年,立皇太子,有赦令,許歸葬?!薄度辶滞馐贰返谌呕兀骸八袂蟮乃毯」菤w葬,也算了過一生心事?!?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二章第一節(jié):“作為母系大家族的成員,其中還包括出嫁死后必須歸葬于本氏族的男子?!?/p>
百姓
百姓 (bǎixìng) 普通人——相對于官員、干部而言 common people 并皆暴犯百姓。——《世說新語·自新》 百姓多聞其賢?!妒酚洝り惿媸兰摇? (古代百姓是百官貴族的統(tǒng)稱)路岐
亦作“ 路歧 ”。1.歧路;岔道。《初學(xué)記》卷十六引 晉 王廙 《笙賦》:“發(fā)千里之長思,詠別鶴於路歧。” 唐 劉駕 《相和歌辭·賈客詞》:“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xù)錄一》:“將今夜伺之於路歧,與決生死?!?/p>
(2).指路歧人。 宋 無名氏 《錯立身》戲文第一出:“為路岐,戀佳人,金珠使盡沒分文?!?元 無名氏 《藍采和》第一折:“俺路歧每怎敢自專,這的是才人書會剗新編?!薄镀窖齻鳌返谌换兀骸氨娢辉谏?!媳婦不是路岐,也不會賣藥打卦?!眳⒁姟?路岐人 ”。
白居易名句,秦中吟十首。立碑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寄許煉師 [一作戎昱詩]——— 李益〔唐代〕
- 病中賈大夫相訪因游中宮僧舍二首——— 蘇轍〔宋代〕
- 素冠——— 佚名〔先秦〕
- 池上春物已爛漫寄東甫——— 宋庠〔宋代〕
- 梅——— 詹初〔宋代〕
- 天臺書事十三首——— 曹勛〔宋代〕
- 陳秀才問詩於余次韻贈之——— 戴表元〔宋代〕
- 清平樂——— 劉秉忠〔元代〕
- 送鐘上舍應(yīng)禧——— 曾豐〔宋代〕
- 重陽雨與湯叔巽諸公齋亭小集——— 黎廷瑞〔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