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儒衰晚謬通籍,中有高堂天下無
出自宋代項(xiàng)安世《集杜句為老母壽三首》:
腐儒衰晚謬通籍,中有高堂天下無。
但愿樽中九醖滿,彩服日向庭闈趨。
注釋參考
腐儒
腐儒 (fǔrú) 迂腐的儒生,只知讀書,不通世事 pedantic scholar;pedant 上折隨何之功,謂何為腐儒。——《史記·黥布列傳》晚謬
年老昏憒。《新唐書·蕭至忠傳》:“帝曰:‘ 至忠 誠國器,但其晚謬爾,其始不謂之賢哉?’” 宋 陸游 《連日大寒夜坐復(fù)苦饑戲作短歌》:“古來賢達(dá)多晚謬,千載遺笑 綺 與 園 ?!?/p>
通籍
通籍 (tōngjí) 做官?!凹笔嵌唛L的竹片,上寫姓名,年齡,身份等,掛在宮門外,以備出入時(shí)查對(duì)?!巴敝^記名于門籍,可以進(jìn)出宮門。因此后來便稱做官為“通籍”。 be an official;secure official position 通籍后?!濉?袁枚《黃生借書說》中有
即中陰?!毒闵嵴摗し謩e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yīng)至處,故中有非生?!薄洞蟪肆x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呂澂 《中國佛學(xué)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tài)),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痹敗?中陰 ”。
高堂
(1) [hall with high ceiling]∶高大的廳堂
開戶內(nèi)光,坐高堂之上。——《論衡·別通》
觀其坐高堂。——明· 劉基《賣柑者言》
(2) [one's parents]∶指父母
委別高堂愛,窺覦明主恩。——唐· 陳子昂《宿空舲峽青樹村浦》
搶劍辭高堂。——李白《送秀才從軍》
詳細(xì)解釋(1).高大的廳堂,大堂。《楚辭·招魂》:“高堂邃宇,檻層軒些?!?王逸 注:“言所造之室,其堂高顯。”《后漢書·馬融傳》:“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后列女樂?!?唐 鄭鏦 《邯鄲俠少年》詩:“執(zhí)事非無膽,高堂念有親。” 清 納蘭性德 《雜詩》之五:“鶴鳴引雙雛,欲集高堂下?!?/p>
(2).借指華屋。 漢 桓譚 《新論·琴道》:“居則廣廈高堂,連闥洞房?!?/p>
(3).借指朝廷。語本《漢書·賈誼傳》:“人主之尊譬如堂,羣臣如陛,眾庶如地。故陛九級(jí)上,廉遠(yuǎn)地,則堂高?!?唐 李白 《萬憤詞投魏郎中》:“戀高堂而掩泣,淚血地而成泥?!?/p>
(4).指父母。 唐 韋應(yīng)物 《送黎六郎赴陽翟少府》詩:“秪應(yīng)傳善政,日夕慰高堂。” 明 夏完淳 《寄后張》詩:“汝為高堂不得來,我為高堂不得行?!?續(xù)范亭 《五百字詩》:“人人齊稱讚,早早交公糧,可以悅妻子,可以奉高堂?!?/p>
(5).高敞?!段簳ざ鱾唫鳌ぺw脩》:“是年,又為 脩 廣增宅,多所并兼,洞門高堂,房廡周博,崇麗擬於諸王?!?/p>
(6).復(fù)姓。 秦 有 高堂生 。見《史記·儒林列傳》。
天下
天下 (tiānxià) 四海之內(nèi),全中國 land;whole China under heaven 魚鱉黿鼉?yōu)樘煜赂?。——《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睹献印す珜O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人世間,社會(huì)上 among people;on society 天下誰人不識(shí)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濉?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濉?彭端淑《為學(xué)一首示子侄》 全世界,所有的人 all over the world;whole people 天下縞素?!稇?zhàn)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睹献印す珜O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巍?范仲淹《岳陽樓記》 后天下之樂而樂。 國家或國家的統(tǒng)治權(quán) rule;domination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cái)?!巍?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顿Y治通鑒》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自然界,天地間 nature;between heaven and earth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項(xiàng)安世名句,集杜句為老母壽三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水龍吟 再次韻一首,寄藥房——— 陸文圭〔元代〕
- 夢(mèng)游故山——— 高登〔宋代〕
- 秋日遣懷十六韻寄道侶——— 陸龜蒙〔唐代〕
- 和楊教授——— 張栻〔宋代〕
- 谷城逢楊評(píng)事——— 戴叔倫〔唐代〕
- 祝英臺(tái)近(木稚)——— 張潞〔宋代〕
- 中書令程文簡挽辭三首——— 蘇頌〔宋代〕
- 頌古——— 釋道顏〔宋代〕
- 秋日后(一作新晴后)——— 王建〔唐代〕
- 挽陳東湖——— 趙必象〔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