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宗出西蜀,托跡廬阜岑
出自宋代曹勛《送曹蘊(yùn)清歸廬山》:
吾宗出西蜀,托跡廬阜岑。
恭禮清虛尊,相與道義深。
別時(shí)白日長(zhǎng)。
忽茲秋云陰。
永懷一笑粲,水云勞我心。
注釋參考
吾宗
我們的宗族?!蹲髠鳌べ夜迥辍罚骸?晉 ,吾宗也,豈害我哉?”《三國(guó)志·魏志·陳群傳》:“ 羣 為兒時(shí), 寔 常奇異之,謂宗人父老曰:‘此兒必興吾宗。’” 唐 杜甫 《吾宗》詩(shī):“吾宗老孫子,質(zhì)樸古人風(fēng)?!?/p>
西蜀
今 四川省 。古為 蜀 地,因在西方,故稱(chēng)“西蜀”。 唐 杜甫 《諸將》詩(shī)之五:“ 西蜀 地形天下險(xiǎn),安危須仗出羣材?!?元 揭傒斯 《云錦溪棹歌》:“ 西蜀 錦江 那得似, 西湖 緑水更須憐?!?/p>
托跡
見(jiàn)“ 托跡 ”。
亦作“ 托跡 ”。猶寄身。多指寄身方外,或遁處深山或賤位,以逃避世事。 明 高啟 《送呂山人入道序》:“而其隱也,皆托跡山林為 老氏 之徒。” 明 夏完淳 《獄中上母書(shū)》:“慈君托跡于空門(mén),生母寄生于別姓。” 清 新小武 《易水餞荊卿》:“因此隱忍遷就,托跡屠沽?!?/p>
廬阜
廬山 。 南朝 梁 劉孝綽 《酬陸長(zhǎng)史倕》詩(shī):“ 廬阜 擅高名,岧岧凌太清。” 唐 孟浩然 《夜泊廬江聞故人在東林寺以詩(shī)寄之》:“江路經(jīng) 廬阜 ,松門(mén)入 虎溪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劉慎虛》:“﹝ 劉慎虛 ﹞后欲卜隱 廬阜 ,不果?!?/p>
曹勛名句,送曹蘊(yùn)清歸廬山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