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空照見造化種,回首應(yīng)物亡塵根
出自宋代釋正覺《送月上人歸鄉(xiāng)》:
西風(fēng)木落山露骨,秋月在水波濯魂。
客意歸臥四明麓,三世佛從禪口吞。
大千俱壞我不壞,三六相昏渠不昏。
劫空照見造化種,回首應(yīng)物亡塵根。
注釋參考
照見
(1).從光照或反光物中映現(xiàn)。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盧江水》:“山東有石鏡照水之所出,有一圓石懸崖,明浄照見人形。” 唐 岑參 《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詩:“月出 潘陵 尖,照見十六峰?!?茅盾 《子夜》十三:“閃電瞥過長空,照見滿天的烏云。”
(2).詳察;明了。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十一:“ 先主 臨終謂之曰:‘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然,君可自取?!?先主 照見 孔明 肝膽,其肯發(fā)此言?” 明 李贄 《心經(jīng)提綱》:“彼其智慧行深,既到自在彼岸矣,斯時也,自然照見色、受、想、行、識五藴皆空,本無生死可得?!?魯迅 《集外集·<奔流>編校后記(七)》:“說得非常分明,這才可以照見 托爾斯泰 ,而且也照見那以 托爾斯泰 為‘卑污的說教者’的 中國 創(chuàng)造社舊旗下的‘文化批判’者。”
造化
造化 (zàohuà) 福分;好運氣 good luck 子女都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 自然界 Nature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鸥Α锻馈?信造化之尤物?!巍?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與造化抗衡回首
(1) [turn one's head;turn round]∶把頭轉(zhuǎn)向后方
(2) [look back]∶回顧
可堪回首。——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 [die]∶婉辭。死亡
回首之日
詳細解釋(1).回頭;回頭看。 漢 司馬相如 《封禪文》:“昆蟲闓懌,回首面內(nèi)?!?宋 蘇軾 《觀湖》詩之一:“回首不知沙界小,飄衣猶覺色塵高。”《紅樓夢》第一○四回:“ 雨村 回首看時,只見烈焰燒天,飛灰蔽日?!?mao{1~1}澤{1*1}東 《十六字令》之一:“驚回首,離天三尺三?!?/p>
(2).謂歸順?!稏|觀漢記·伏湛傳》:“ 武王 莊公 ,所以砥礪蕃屏,勸進忠信,令四方諸侯,咸樂回首,仰望京師?!薄逗鬂h書·伏湛傳》:“是故四方回首,仰望京師。”
(3).回想,回憶。 唐 杜甫 《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詩:“戎馬相逢更何日,春風(fēng)回首 仲宣 樓。”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詞:“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清 錢之青 《歸里后親朋枉過有作》詩:“回首出門初,變遷幾八九?!?李大釗 《青春》:“人事萬端,那堪回首?!?/p>
(4).謂死亡?!豆沤裥≌f·梁武帝累修歸極樂》:“今日拜辭長老回首,煩乞長老慈悲,求個安身去處?!薄度辶滞馐贰返谒陌嘶兀骸爸钡脚R回首的時候,還念著老伯不曾得見一面。”
亦作“廻首”。1.回頭;回頭看。 漢 司馬相如 《封禪文》:“昆蟲闓澤,迴首面內(nèi)?!?南朝 梁 沉約 《登高望春》詩:“迴首望 長安 ,城闕鬱盤桓?!?唐 韓愈 《別盈上人》詩:“ 祝融峰 下一迴首,即是此生長別離?!?聞一多 《孤雁》詩:“可憐的孤魂啊!更不須向天回首了。天是一個無涯的秘密……不是你能猜破的。”
(2).回想;回憶?!端囄念惥邸肪硪灰?南朝 梁 鮑泉 《江上望月》詩:“無因轉(zhuǎn)還汎,迴首眷前賢。” 唐 韓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詩:“迴首卿相位,通途無佗歧?!?清 唐孫華 《賃小舟渡江》詩:“昔年迴首乘車夢,打鼓鳴笳破浪行。”
(3).歸順。 晉 袁宏 《后漢紀(jì)·靈帝紀(jì)中》:“是以羣雄廻首,百姓企踵?!?/p>
應(yīng)物
(1).順應(yīng)事物。《莊子·知北游》:“邀於此者,四枝彊,思慮恂達,耳目聰明,其用心不勞,其應(yīng)物無方?!?鍾泰 發(fā)微:“‘應(yīng)物無方’,言不執(zhí)滯也。”《史記·太史公自序》:“與時遷移,應(yīng)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宋 歐陽修 《道無常名說》:“無常以應(yīng)物為功,有常以執(zhí)道為本。”《西游記》第二回:“這猴王自從了道之后,身上有八萬四千毛羽,根根能變,應(yīng)物隨心?!?/p>
(2).猶言待人接物。《晉書·外戚傳·王濛》:“虛己應(yīng)物,恕而后行?!薄端鍟ぱ魝鳌纭罚骸?劉曠 ,不知何許人也。性謹厚,每以誠恕應(yīng)物?!?明 孫柚 《琴心記·挑動春心》:“你看他清標(biāo)應(yīng)物,如春月之濯柳;英氣逼人,似野鶴之出羣?!?清 姚鼐 《揚雄<太玄>目錄序》:“雖庸愚不肖,茍筮之而見所以處事應(yīng)物者,皆合乎圣人之道也?!?/p>
塵根
佛教以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根塵相接,便產(chǎn)生六識,導(dǎo)致種種煩惱。 南朝 梁 蕭統(tǒng) 《開善寺法會》詩:“塵根久未洗,希霑垂露光?!?唐 王維 《為人祭李舍人文》:“曠無浄染,頓離塵根?!?寧調(diào)元 《燕京雜詩》之六:“不浄塵根多懊惱,轉(zhuǎn)移恩怨太分明?!?/p>
釋正覺名句,送月上人歸鄉(xiāng)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