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鬴宦游苦寂寞,百年心跡定分明
出自宋代孫應(yīng)時(shí)《恭次家大人初抵海陵官舍元韻》:
灌園保必學(xué)於陵,吾事胸中有淮程。
三鬴宦游苦寂寞,百年心跡定分明。
逍遙朱墨塵埃外,娛樂(lè)戲文章金石聲。
侍奉親闈有馀樂(lè),不慚宜弟更宜兄。
注釋參考
三鬴
亦作“ 三釜 ”。1.古代一般年成每人每月的食米數(shù)量。《周禮·地官·廩人》:“凡萬(wàn)民之食食者,人四鬴,上也;人三鬴,中也。” 鄭玄 注:“此皆謂一月食也。六斗四升曰鬴?!?/p>
(2).喻菲薄的俸祿?!肚f子·寓言》:“ 曾子 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親仕,三釜而心樂(lè);后仕,三千鐘而不洎,吾心悲?!?宋 王安石 《酬鄭閎中》詩(shī):“三釜只知為養(yǎng)急,五漿非敢在人先?!?明 邵璨 《香囊記·逼試》:“事親未得榮三釜,教子空勞授一經(jīng)?!?清 柯煜 《述懷》詩(shī):“三釜計(jì)不就,五畝遄歸休?!?/p>
宦游
宦游 (huànyóu) 為求官而出游 be in government service away from home 長(zhǎng)卿久宦游,不遂而困?!稘h書(shū)·司馬相如傳》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寂寞
寂寞 (jìmò) 冷清孤單;清靜 solitary;lonely;lonesome 寂寞難耐 靜寂無(wú)聲 deadly still百年
百年 (bǎinián) 指很多年 in a century;centenary;centennial;a hundred years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xiàng)脊軒志》 百年大計(jì)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lifetime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心跡
[the true state of one's mind;true motives or feelings] 思想與行為;猶心事;心情
詳細(xì)解釋見(jiàn)“ 心跡 ”。
亦作“ 心跡 ”。1.思想與行為。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齋中讀書(shū)》詩(shī):“昔余游京華,未嘗廢丘壑;矧乃歸山川,心跡雙寂漠?!?唐 韓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詩(shī):“西城員外丞,心跡兩屈奇?!?宋 蘇軾 《應(yīng)詔論四事?tīng)睢罚骸八加幸陨傺a(bǔ)圣政,助成應(yīng)天之實(shí),使 堯 舜 之仁,名言皆行,心跡相應(yīng),庶幾天下感通。” 清 陳夢(mèng)雷 《西郊雜詠》之十九:“心跡不相從,我思難具陳?!?/p>
(2).猶心事;心情?!端螘?shū)·傅亮傳》:“考舊聞於前史,訪心跡於污隆。”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shū)》:“此疇曩心跡,安敢不盡於君侯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我正為暴白心跡,故來(lái)與祭?!?沙汀 《酒后》:“而且一再發(fā)誓要把五畝絕業(yè)捐給善堂,以明心跡?!?/p>
定分
(1).確定名分?!盾髯印し鞘印罚骸敖K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則倜然無(wú)所歸宿,不可以經(jīng)國(guó)定分?!薄逗鬂h書(shū)·鄧騭傳》:“常母子兄弟,內(nèi)相勑厲,冀以端慤畏慎,一心奉戴,上全天恩,下完性命??坦嵌ǚ?,有死無(wú)二。終不敢橫受爵土,以增罪累?!?郭沫若 《十批判書(shū)·稷下黃老學(xué)派的批判》:“可見(jiàn)定分是這一派的重要主張, 慎到 與 彭蒙 為一類是很有根據(jù)的?!?/p>
(2).固定的名分?!缎绿茣?shū)·郁林王恪傳》:“吾於 恪 豈不欲常見(jiàn)之?但令早有定分,使外作藩屏?!薄端挠斡洝よF拐大怒洞賓》:“天下有大數(shù),豈得妄為!華夷有定分,何得相犯!”
(3).xiu{1-1}命{1~1}論謂人事均由命運(yùn)前定,人力難以改變,稱為“定分”。 晉 歐陽(yáng)建 《臨終詩(shī)》:“真?zhèn)我蚴嘛@,人情難豫觀。窮達(dá)有定分,慷慨復(fù)何難!”《宋書(shū)·顧顗之傳》:“ 顗之 常謂命有定分,非智力所移?!?唐 吳兢 《樂(lè)府古題要解·鳥(niǎo)生八九子》:“言壽命各有定分,死生何嘆前后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六:“ 粵 東諸生 謝啟祚 ,年九十八,猶入秋闈。以年例當(dāng)早邀恩賜,大吏每列其名,輒力卻之曰:‘科名,定分也,老手未頽,安見(jiàn)此生不為耆儒一吐氣?!?/p>
孫應(yīng)時(shí)名句,恭次家大人初抵海陵官舍元韻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