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要十圍棟百尺,日責(zé)匠石搜訪之
出自宋代石介《南山贈(zèng)孫明復(fù)先生》:
我來南山興感悲,萬物紜紜宰者誰。
眾材叢卑無奇姿,直轅曲輪皆所宜。
大木磊磊節(jié)干奇,撐巖拄谷無處施。
我愿天子修明堂,坐朝諸侯會(huì)四夷。
柱要十圍棟百尺,日責(zé)匠石搜訪之。
千人用斧萬人拽,大根斫斷山崩欹。
五州追牛十縣丁,載送上都天子怡。
輪般駭汗工倕走,有目未省曾觀窺。
黃帝合宮堯衢室,周制九筵虞總期。
聽政朝夕有攸處,闔門左右咸以時(shí)。
天子拱手四輔立,坐致四海為雍熙。
不用直棄用即大,短轅曲輪爾胡為。
注釋參考
十圍
(1).亦作“ 十韋 ”。形容粗大?!段倪x·枚乘<上書諫吳王>》:“夫十圍之木,始生而蘗,足可搔而絶,手可擢而拔?!?張銑 注:“十圍,言大也?!薄稘h書·成帝紀(jì)》:“是日大風(fēng),拔 甘泉 畤中大木十韋以上?!?顏師古 注:“韋與圍同?!?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庾子嵩 長不滿七尺,腰帶十圍。” 宋 路振 《九國志·吳志·張訓(xùn)》:“身長八尺餘,腰帶十圍?!?清 金農(nóng) 《秋雨坐槐樹下書懷》詩:“階前老槐十圍大,碧羅張繖高厭厭?!卑矗瑖拈L度,有一抱或徑尺為圍及一圍等于三寸、五寸等說。
(2).謂兵力十倍于敵,則可圍之。參見“ 十圍五攻 ”。
百尺
(1).十丈。喻高、長或深。 漢 枚乘 《七發(fā)》:“ 龍門 之桐,高百尺而無枝?!?晉 左思 《詠史》之二:“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薄段倪x·鮑照<苦熱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圍。” 李善 注:“百尺、十圍,言其長大也。” 宋 蘇軾 《惠州李氏潛珍閣銘》:“眩古潭之百尺,涵萬象於瑤琨?!?/p>
(2).桅桿?!段倪x·木華<海賦>》:“於是候勁風(fēng),揭百尺,維長綃,掛帆席?!?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p>
匠石
古代名 石 的巧匠?!肚f子·徐無鬼》:“ 郢 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運(yùn)斤成風(fēng),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 郢 人立不失容?!焙笠嘤靡苑悍Q能工巧匠或擅長寫作的人。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事類》:“夫山木為良匠所度,經(jīng)書為文士所擇,木美而定於斧斤,事美而制於刀筆,研思之士,無慚 匠石 矣。” 唐 韓愈 《為人求薦書》:“及至 匠石 過之而不睨, 伯樂 遇之而不顧,然后知其非棟梁之材、超逸之足也?!?金 元好問 《繼愚軒和黨承旨雪詩》之三:“斯文要棟梁,頽圮可力撐。 匠石 殊未來,破屋鐙青熒。” 陳三立 《次韻再答董卿》:“我早支離嗤 匠石 ,會(huì)曾問難窺津涯?!?/p>
搜訪
尋訪;訪求?!稌x書·山濤傳》:“ 濤 甄拔屈隱,搜訪賢才,旌命三十餘人,皆顯命當(dāng)時(shí)?!?唐 劉知幾 《史通·古今正史》:“有詔:‘ 齊 氏故事,布在流俗,聞見既多,可自搜訪也。’”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張宜劉升道》:“余喜搜訪鄉(xiāng)里舊事,曩有《釣游叢話》之輯,因細(xì)碎不能成卷,置之篋中?!?徐遲 《火中的鳳凰·劫馀一》:“﹝ 鄭振鐸 ﹞年將四十,別無嗜好,就好搜訪書籍。”
石介名句,南山贈(zèng)孫明復(fù)先生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8只是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