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田回北顧,銅柱指南鄰。
出自唐朝元稹《和樂(lè)天送客游嶺南二十韻》
我自離鄉(xiāng)久,君那度嶺頻。一杯魂慘澹,萬(wàn)里路艱辛。
江館連沙市,瀧船泊水濱。騎田回北顧,銅柱指南鄰。
大壑浮三島,周天過(guò)五均。波心涌樓閣,規(guī)外布星辰。
狒狒穿筒格,猩猩置屐馴。貢兼蛟女絹,俗重語(yǔ)兒巾。
舶主腰藏寶,黃家砦起塵。歌鐘排象背,炊爨上魚身。
電白雷山接,旗紅賊艦新。島夷徐市種,廟覡趙佗神。
鳶跕方知瘴,蛇蘇不待春。曙潮云斬?cái)?,夜海火燐燐?br>冠冕中華客,梯航異域臣。果然皮勝錦,吉了舌如人。
風(fēng)黖秋茅葉,煙埋曉月輪。定應(yīng)玄發(fā)變,焉用翠毛珍。
句漏沙須買,貪泉貨莫親。能傳稚川術(shù),何患隱之貧。
注釋參考
北顧
(1).顧望北方。《楚辭·劉向<九嘆·憂苦>》:“菀彼青青,泣如頽兮;留思北顧,涕漸漸兮。” 王逸 注:“言己所以留精思,常北顧而視 郢都 ?!?晉 潘岳 《夏侯常侍誄》:“惠訓(xùn)不倦,視人如傷。乃眷北顧,辭祿 延熹 。”
(2).山名。即 北固山 。 南朝 梁武帝 《登北顧樓》詩(shī):“ 南城 連地險(xiǎn), 北顧 臨水側(cè)?!?唐 李白 《永王東巡歌》之六“ 丹陽(yáng) 北固 是 吳 關(guān),畫出樓臺(tái)云水間” 王琦 注引《建康實(shí)錄》:“ 梁武帝 幸 京口 ,登 北固樓 ,改名 北顧 ?!眳⒁?jiàn)“ 北固 ”。
銅柱
(1).銅制的支撐建筑物的柱子?!妒酚洝ば⑽浔炯o(jì)》:“其后則又作 栢梁 、銅柱、承露僊人掌之屬矣。” 明 何景明 《易水行》:“手持匕首摘銅柱,事已不成空駡倨。”《新民晚報(bào)》1990.8.5:“白玉般的礎(chǔ)石上聳立著粗大的銅柱?!?/p>
(2).神話傳說(shuō)中的天柱?!渡癞惤?jīng)·中荒經(jīng)》:“ 崑崙之山 ,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
(3).銅制的作為邊界標(biāo)志的界樁?!逗鬂h書·馬援傳》“嶠南悉平” 李賢 注引 晉 顧微 《廣州記》:“ 援 到 交阯 ,立銅柱,為 漢 之極界也?!?唐 張渭 《杜侍御送貢物戲贈(zèng)》詩(shī):“銅柱朱崖道路難, 伏波 橫海舊登壇?!?清 趙翼 《陔馀叢考·馬氏銅柱有三》:“ 馬援 所立銅柱在 林邑國(guó) ……此 漢 時(shí)所立銅柱在 交趾 者也; 馬總 為 安南 都護(hù),建二銅柱於 漢 故處,劖著 唐 德,兼以明 伏波 之裔,此 唐 時(shí)所立銅柱亦在 交阯 者也; 五代 史 馬希范 攻 溪州 蠻,降之,乃立銅柱為表,命學(xué)士 李皋 銘之,此 五代 時(shí)所立銅柱在 五溪 者也。”
南鄰
(1).古指南方 金鄰國(guó) 。《漢書·揚(yáng)雄傳上》:“仁聲惠於北狄,武義動(dòng)於 南鄰 ?!?顏師古 注:“南方有 金鄰 之國(guó),極遠(yuǎn)也,故云 南鄰 ?!?/p>
(2).南邊的近鄰?!段倪x·張衡<思玄賦>》:“指 長(zhǎng)沙 之邪徑兮,存 重華 乎南鄰?!?李善 注:“《山海經(jīng)》曰:‘南方 蒼梧 之川,其中 九疑山 , 舜 之所葬,在 長(zhǎng)沙 界中。’” 晉 左思 《詠史》詩(shī)之四:“南鄰擊鐘磬,北里吹笙竽。” 唐 杜甫 《遣興》詩(shī):“焉知南鄰客,九月猶絺綌?!?金 元好問(wèn) 《早起》詩(shī):“北舍南鄰獨(dú)樂(lè)聲,夾衣晨起覺(jué)秋清。” 元 楊維楨 《漫興》詩(shī)之六:“南鄰酒伴辱相呼,共訪城東舊酒壚?!?/p>
元稹名句,和樂(lè)天送客游嶺南二十韻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3暗黑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