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丞連帥職,封內權得按。
出自唐朝杜甫《舟中苦熱遣懷,奉呈陽中丞通簡臺省諸公》
愧為湖外客,看此戎馬亂。中夜混黎氓,脫身亦奔竄。
平生方寸心,反掌帳下難。嗚呼殺賢良,不叱白{1-1}刃散。
吾非丈夫特,沒齒埋冰炭。恥以風病辭,胡然泊湘岸。
入舟雖苦熱,垢膩可溉灌。痛彼道邊人,形骸改昏旦。
中丞連帥職,封內權得按。身當問罪先,縣實諸侯半。
士卒既輯睦,啟行促精悍。似聞上游兵,稍逼長沙館。
憐好彼克修,天機自明斷。南圖卷云水,北拱戴霄漢。
美名光史臣,長策何壯觀。驅馳數(shù)公子,咸愿同伐叛。
聲節(jié)哀有馀,夫何激衰懦。偏裨表三上,鹵莽同一貫。
始謀誰其間,回首增憤惋。宗英李端公,守職甚昭煥。
變通迫脅地,謀畫焉得算。王室不肯微,兇徒略無憚。
此流須卒斬,神器資強干??奂呕頍┙?,皇天照嗟嘆。
注釋參考
中丞
[an official's name] 官名。即“大中丞”,見該條
中丞匿于溷藩。——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詳細解釋(1). 漢 代御史大夫下設兩丞,一稱御史丞,一稱中丞。中丞居殿中,故以為名。 東漢 以后,以中丞為御史臺長官。 明 清 時用作對巡撫的稱呼。《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兩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秘書,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員十五人,受公卿奏事,舉劾按章?!?清 梁章鉅 《稱謂錄·巡撫》:“ 明 正統(tǒng) 十四年,命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鄒來學 廵撫 順天 、 永平 二府……今廵撫之稱中丞,蓋沿于此?!?清 錢大昕 《內閣侍讀嚴道甫傳》:“ 畢中丞 沅 廵撫 陜西 ,招至官齋,為文字交?!?/p>
(2).指宮官,內官。 唐 段安節(jié) 《樂府雜錄·琵琶》:“ 文宗 朝,有內人 鄭中丞 ,善胡琴。”原注:“中丞,即宮人之官也。”
帥職
遵守職責。 明 劉基 《季孫執(zhí)衛(wèi)行人石買》:“ 尹佗 之追,直欲以一矢加之君。臣不帥職,而增淫發(fā)洩,罪孰大焉?!?/p>
封內
(1).天子或諸侯的領地之內?!盾髯印ふ摗罚骸胺鈨鹊榉!?楊倞 注:“王畿之內也?!薄洞蟠鞫Y記·少閑》:“諸侯修禮于封內以事天子?!?/p>
(2).泛指國內或轄境之內。 晉 王羲之 《與會稽王箋》:“此封內所痛心嘆悼,而莫敢吐誠。” 明 高啟 《送蔡參軍序》:“舉封內之事而屬之參軍。”
得按
謂鷹隼受到擒獵技能的訓練。 唐 韓偓 《苑中》詩:“外使調鷹初得按,中官過馬不教嘶?!痹ⅲ骸拔宸煌獍词?,以鷹隼初調習,始能擒獲,謂之得按。”一本作“ 得案 ”。參見“ 按鷹 ”。
杜甫名句,舟中苦熱遣懷,奉呈陽中丞通簡臺省諸公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